<p> <1>鲜明的道德对比,具价值评判的伦理性。担负社会教化任务,有劝善的艺术主题,惩恶扬善。女性一般作为被抛弃的形象,增加坚强与反抗精神。<br> <2>情节化的模式,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动作建筑在尖锐冲突对比的基础上,且冲突具有假定性,其叙事框架设计一般设定在家庭范围内,多为巧合式结构方式。叙事推进上,偶然事件其巨大作用,使情境富有戏剧性,一般大团圆结局。<br> <3>历经磨难的主人公,角色类型化,角色行为不变。理想化男主角,受难化女主角,坏蛋,滑稽傻瓜成为经典类型。影片整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煽情,迫使观众热烈体验主人公的感情,以博取同情和怜悯。作品通俗普及,通俗易懂。<br> <4>影戏作为一种电影观念,反应出了中国人对于艺术和电影的思维方法,同时也反映着中国早期电影人对于电影的基本认识。他们把电影作为极好的教育工具,努力的通过自己的创作,极大的发挥了影戏“表现人生、批评人生、调和人生、美化人生”的目的。<br> <5>影戏所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教化功能效果,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创作风格,更是一种看待和把握电影的思想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