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怎样理解《狂人日记》开头那篇“识”?


时间:2021-12-25 23:04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

答案解析

<p> 《狂人日记》由开头那篇&ldquo;识&rdquo;和十三则日记构成。&ldquo;识&rdquo;是记的意思,这里相当于&ldquo;引言&rdquo;,介绍了&ldquo;日记&rdquo;的由来和发表的目的。在介绍时,一方面把人物和&ldquo;日记&rdquo;的来历说得实有其事,使作品增强了真实感;另一方面点出一些情节、结构和语言的特点,帮助作者把握作品的内容。<br> 在理解这篇&ldquo;识&rdquo;时可以注意以下一些词句:<br> &ldquo;在中学校时良友&rdquo;。这说明狂人进过当时新式的中学,受过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熏陶,暗示了狂人反对吃人的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br> &ldquo;赴某地候补矣&rdquo;。狂人病愈后即去某地等候做官,这说明狂人不再是狂人,他已经失去原来那种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不再反对吃人的社会。作者这样的交代,是有深意的,使读者感到斗争道路的曲折,说明鲁迅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已有某种预感。<br> &ldquo;所患盖&lsquo;迫害狂&rsquo;之类&rdquo;。&ldquo;迫害狂&rdquo;是因受迫害而引起的一种神经错乱症,患者会产生疑惑别人要迫害他的错觉。从&ldquo;日记&rdquo;的内容来看,狂人是受封建势力迫害而致病,但已开始觉醒的反封建战士。<br> &ldquo;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rdquo;。因为&ldquo;日记&rdquo;是发狂的病人在病中写的,所以说&ldquo;错杂&rdquo;、&ldquo;荒唐&rdquo;。它暗示读者要在这些语无伦次的&ldquo;疯话&rdquo;背后去理解深刻的含义。<br> &ldquo;间亦有略具联络者&rdquo;。这是暗示读者注意狂人被迫害和反迫害这一矛盾的发展。十三则日记,脉络清晰,贯穿着狂人由觉醒到反抗这条线索。<br> &ldquo;供医家研究&rdquo;。含蓄地点出了作者写《狂人日记》的目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是在&ldquo;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rdquo;,是为了唤起人们觉醒,起来改造黑暗的旧中国。<br> &ldquo;人名&rdquo;&ldquo;悉易去&rdquo;。这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流行把小说当作人身攻击的工具,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所以把&ldquo;日记&rdquo;中的人名&ldquo;悉易去&rdquo;。鲁迅曾说过:&ldquo;我的一切小说中,指明某处的却少得很。&bdquo;&bdquo;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为了免除这些才子学者们的白费心事,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lsquo;赵太爷&rsquo;、&lsquo;钱太爷&rsquo;,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rdquo;&ldquo;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有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脚色,是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rdquo;(《答&lt;戏&gt;周刊编者信》)<br> &ldquo;识&rdquo;是用文言写的。当时写小说都用文言,而&ldquo;日记&rdquo;却用白话来写,意在暗示写&ldquo;日记&rdquo;者是个&ldquo;狂人&rdquo;。为了突出&ldquo;狂人&rdquo;,所以这篇&ldquo;识&rdquo;用文言来写。&ldquo;识&rdquo;是一种假托,为作者构成了战斗的&ldquo;掩体&rdquo;,表现了鲁迅既敢于战斗又善于战斗的特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