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08年起,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不仅使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一次重创,也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提出了很大挑战:彻底粉碎了自由的市场经济机制总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神话。<br> “有效市场”理论宣称,给定所有公众可获知的信息,金融市场总能正确定价,投资者都会理性地权衡收益和风险这一假设所建立起来的所谓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会指导人们如何正确选择投资组合,如何对有价证券包括金融衍生品及其收益的索取权正确定价。在自由化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不断占据上风的同时,美国经济和金融业在实践上也不断走向自由化。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总认定,由理性投资者构成的“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通常是正确的。然而,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br>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由于过分相信了经济自由化,所以放弃了应有的监管,而由理性投资者构成的“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并不完全可靠。包含次贷债券在内的金融资产被一次次打包化妆后实际上已面目全非,购买者即投资者已根本弄不清这样的资产的真实价格应是多少,只知道大家去买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由于资产评级公司是根据评估业务量收费,债券卖得越多,收入会越高,因此在利益驱动下,他们甚至会指点金融机构如何把不同级别的债券打包,以使债券评级更高。正是由于放松了监管,债券价格过高评估,才使得大量次贷债券获得安全评价,被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这样谨慎的投资机构大量购买。至于那些金融巨头的高管人员,为了获得高额报酬不惜冒任何风险,对他们来说,如果公司破产了自己最多是被解雇,而业绩好时拿的高额奖金并不会追回。在这些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价格怎么会不失灵呢?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总假定,金融机构总会自己把握住风险,从而金融崩溃的概率被严重低估。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经济学家关于经济人具有完全理性的假定是多么脱离实际。理性预期的经济学穿上了外表华丽的数字外衣,但那只不过是一种浪漫化的和经过净化的经济现象。这种幻想迷住了人们的双眼,使他们忽视了那些可能出错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