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学试题
CMS专题
工学
经济学
专升本
法学
教育学
历史学
更多分类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
>
问题列表
<问答题>(三十五) 【给定资料】 1.从2012年9月30日零时起,全国高速公路首次因重大节假日而免收小型客车的通行费用。这一举措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的“亲民”态度,同时也引发了全国高速公路上前所未有的滚滚车潮。中秋、国庆长假首日,也是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首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速公路不断“告急”,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现象。 一些拥堵严重的路段几乎成了“停车场”,被堵的车主们干脆下车遛狗、打羽毛球、做广播体操……而“高速路上发微博”,俨然成了一道风景,“堵车”也高居长假期间微博热门话题的榜首。有网友微博吐槽:“GPS提醒我:本路段限速100,我想砸了GPS,我认为它在嘲讽我。”这种景象,让人们再一次反思中国式“治堵”。 面对“免费通行”政策施行之后出现的拥堵现象,交通运输部根据民意诉求优化流程:从10月4日12时起,对符合免费政策的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不再采取发卡措施,各收费站对免费车辆应抬杆放行。此举收效显著,也让人们看到,治理拥堵不是没有办法。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收费公路七座及以下小客车交通流量为1.89亿辆次,占总交通流量的79.1%,比去年同期增长54.6%。当高速免费通行带来的正效应被老百姓欢迎时,不少网民和专家开始思考如何让免费公路越走越“宽”。大部分网民认为,造成道路拥堵的原因是休假时间过于集中、高速公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有专家指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仍滞后于公众需求,大动脉公路不够宽。 高速免费的“试水”再一次戳中“拥堵”这一世界难题。如何确保广大群众驾车出行“省钱省心”,并为后续的相关政策提供更可靠的解决方案,既检验着政府的责任意识,也检验着监管智慧。 2.公路像血管,车就是血液;车堵路上,不通则痛。“免费通行”造成的高速拥堵,使不少人的态度开始转变,表露出不满情绪,有的甚至掉转“枪口”,开始炮轰。 好政策能否真正惠民,需要深入调研并作出预判分析,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得再充分一些,把应对办法制订得再周全一些。同时,对于施行过程中难以预测的问题和困难,也需要及时完善配套措施。比如,交通部门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交通信息有助于人们出行时做好安排。除了取消收发卡外,高速公路收费站还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应急通道,以便一旦出现拥堵现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疏散。 “免费通行”政策不仅挑战管理者疏导交通的能力,而且检验每一位出行者的公共素养。对于这次黄金周的高速拥堵,部分车主也难辞其咎。比如,在“免费通行”过程中,有的车主随意变道、加塞、抢行等,这也是造成车辆长时间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还有一些车主不遵守交通规则,本是“救命车道”的高速应急车道被抢道占用。在拥堵过程中,一些车主随意乱扔垃圾,不少路段和服务区报纸横飞,塑料瓶、果壳纸屑满地。有网友戏称,拥堵大军路过的高速、服务区,垃圾遍地已成一景。 其实,“高速免费”是一项真正的惠民举措,其最大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收费公路原来也姓“公”,也有回归公共的可能。免费通行后,车流量剧增无可避免,但不能因为出现拥堵就否定“免费”的意义。人云亦云是一种浮躁心态,因噎废食是一种短视行为,因为拥堵而否定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乃浮躁之下的短视。 如果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改善,能够满足车辆出行需求;如果道路管理能力大大提升,迅速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如果公共交通做到了快捷舒适,像伦敦一样喊出并且做到“巴士就是我的私家车”;如果绿色出行深入人心,文明驾驶蔚然成风……心宽了,路才会更宽。 【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实施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如果你是某市负责交通管理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2”,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解析
<问答题>(二十八) 【给定资料】 2008年3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关学者、专家深入9个省市区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在调查中,90%以上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较高的期望,期望大学生能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多数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赞成,对大学生在农村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但是,个别大学生村官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刚下去时热情很高、信心很足,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条件艰苦,所学专业很难派上用场,工作起来没了信心和动力。个别地方“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新华网合肥2007年9月29日消息,蚌埠市凤阳县辞退两名“大学生村官”引起舆论关注。凤阳县人事局局长高峰拿着一份聘用合同说:“辞退易福的理由只有一条,连续两个月没有到任职的板桥镇陈湾村上班,年度考核不合格。”2006年9月易福等19名大学生被凤阳县聘为“村官”,经过培训,他们到该县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任科技副主任。 记者采访易福时,他讲了四条理由:一是工资待遇太低,生活费每个月600元,还需要结婚送礼,河堤集资等,加上日常零用,所剩无几;二是省里选拔时说表现优秀的,选拔为乡镇机关干部,但在凤阳根本没有执行,到现在为止,几乎没人被选拔;三是对我们不重视,我加入到“村官”队伍是想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但是绝大多数时间没人关心,无事可做;四是发展空间太小,我是大学毕业生,一些想法总是与他们格格不入,缺乏共同语言,“壮志难酬”啊。 【问题】 就“给定资料”中“大学生村官”易福被辞退一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400字。
解析
<问答题>(十九) 【给定资料】 1.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落幕。回顾此次大会,“科普”成为热词。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Z表示。 “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Z介绍。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3.55人。 相关专家认为,除了科普人才匮乏,制约科普能力建设的还包括科普投入不足等因素。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C院士就在会上呼吁:“科普也是要花钱的!” “中国科协要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所占比例达到5%的目标。”中国科协主席H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从“3.27%”到“5%”,数字的变化需要各方面的支撑。 “拿科普的重要场所科技馆来说,建馆容易,但馆里要有科技含量。”C院士担心科技馆建成后,仅仅是一个“空房子”,“是否要先从软件着手,比如从科普教材的编写等问题入手”。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的科技类博物馆由约250座增至580座,每年建成开放的数量约在33座。从新建馆的绝对数来看并不低,但场馆利用率不足。 中国科协的资料显示,广大科技人员本是科普工作的依靠力量,是科普作品的源头,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当公众急切想要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消除不必要恐慌的时候,科学家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和迟缓。“这与我国科技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重科技、轻科普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科协提供的评析资料认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中缺乏对科技人员做科普的认可激励机制,制约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2.在人们的记忆中,能说得上来的科普书,似乎只有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1993年出版由霍金创作的《时间简史》。“现在科普读物很难跻身畅销书行列。”不少书店的工作人员都有此感觉。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杨伟介绍,根据开卷监测数据显示,科普图书类别品种不少,不过畅销书很少。开卷公司将科普图书分为少儿科普和成人科普两个部分,其中成人科普市场中,霍金的《时间简史》“一家独大”,其余图书与之相比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究其原因,杨伟认为,成人科普图书市场化不高,也缺乏作者和畅销书的类别。而少儿科普市场中,由于“求知”是少儿书最广泛的主题,出版社很愿意将力气放在这类图书的出版上,也造成了目前少儿科普繁荣的景象。 少年儿童需要科学知识,同样,成年人也需要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人科普的发展滞后呢?“找不到科普作者”是不少出版社遇到的共同问题,科普创作队伍存在人才断层、后劲不足的尴尬。写科普读物没被纳入科学考评体系,科研人员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创作科普作品。“科普读物要深入浅出,不是很有文学功底的科学家很难写到位。像《时间简史》就出自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之手,1993年开始在中国发行,至今已经卖了100多万册,还保持着不错的销售状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J分析说。他介绍,国外不少科学家都热衷于写科普书,而我国很多科学家把写科普书当作“小儿科”,名家、“大家”不愿写,其他作家又很难驾驭科普图书写作。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介绍了科普工作的现状,请概括当前制约我国科普工作的因素。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解析
<问答题>(二) 【给定资料】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做出规定,明确要求各地2012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全国已有31个省市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 黑龙江、安徽、河北、重庆、湖南等省市推出的具体政策以“低门槛”为显著特点,主要缘于这些省份大多为人口流出大省或考试大省,政策推行压力较轻。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这些省市的异地高考都是2013年起开始实施。对于本省生源较多,考生压力比较大的一些省份,如山东、江西、福建则选择了缓冲落地,于2014年开始实施。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对异地高考的限制较严格。 客观而言,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的异地高考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人口流入多、高考竞争不激烈的地区,当地政府和户籍人口会担心开放导致人口涌入、本地人的高考利益被侵占、城市不堪重负等问题;对于教育薄弱、享有国家高考录取政策倾斜的地区,当地政府会担心导致高考移民。为了打击高考移民,我国一些地区近年来采取“户籍+学籍”双证报名制度,避免有人到教育质量高的外地读书,再回本地考试;或者把户籍迁到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却在其他地方求学。正是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看到各地的门槛各不相同,人口流入多、高考竞争不激烈的地区,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异地高考开放通常与居住证挂钩;而教育质量薄弱的地区,则提出户籍要求。 我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高等教育法》第九条也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从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看,让进城务工人员与其子女因求学、升学问题而分离,人为地制造留守儿童,是很不“合情”的。 要做到异地高考既“合理”、“合法”,又“合情”,就必须调整解决异地高考的思路。目前的思路是,在现行高考制度框架下,由地方政府自设门槛。这一做法难免对随迁子女的父母提出身份要求。各地的差别只是要求高低不同而已。要求高者,对于很多外来人员来说,异地高考就是一场梦;要求低者,依然提出随迁子女父母工作、住所的要求,也会被认为是“拼爹”。可以说,目前的解决思路注定是一个会产生更多问题的思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开放异地高考应该由国家层面主导,由国家层面制订开放的门槛标准,并根据门槛高低,在全国范围内协调高考录取指标。国家主导原则不确立,教育主管部门把开放的权限交给地方,地方很可能随意对待“交差应付”,而教育部门对此也无可奈何。 他建议,我国大学可实行分类考试、招生,全国重点大学不再把招生名额投放给各省,而是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招生,具体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全国统一测试+自主招生”。如此,考生可在任何地方报考,平等录取(针对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可采取专门的计划和设立地区教育因素指标进行校正),避免因高考录取而引发的高考移民、人口流动;高职高专从自身发展出发,实行不设户籍限制的“注册入学,申请入学”,培养模式实行“宽进严出”;地方本科院校可采取原有考试录取方式,把更多招生名额投放给本地。只有推行高考制度改革,打破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才能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平等的升学考试机会。 【问题】 “给定资料”中画线句子写道,“要做到异地高考既‘合理’、‘合法’。又‘合情’,就必须调整解决异地高考的思路”。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450字。
解析
<问答题>(二十一) 【给定资料】 1.“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多。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的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造,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的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 “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工程的建设》。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2.“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问题】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解析
<问答题>(十四) 【给定资料】 1.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布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通知提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书法成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必修课,你怎么看? 市民吴女士说,坚决支持这个要求,因为电脑普及的原因,很多具有高学历的人书写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和看不下去,所以,从小学生抓起打好基础是必要的,同时,练习书法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心智的历练,练的是字,更是心。 也有家长“完全不能理解”,夏先生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重了,还要被逼学这个平时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调查显示,有3.49%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不应该强制书法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无所谓。 2.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一直弘扬国学教育,从2009年起,学校就专门请了两名老师,为学生开设了书法专业课程。春晖小学老师常帅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均是每周一节课,小学一至二年级练习的是铅笔字,三至六年级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 郑州市管城区东三马路小学老师赵轶琳说,学校隔天会上一节书法课,多是练习钢笔字,练习毛笔字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校班额太大,课桌就显得较小,练毛笔字的空间不够,师资也不允许,虽然学校有不少老师字写得不错,但专业化的老师还很缺。 小学校长钱秋锦说,学校虽然开设有这样的课程,但多是在预备铃响之后、上课前的20分钟偶尔要求孩子练习写字,“如果单拿出来一节课用作书法课,实施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一是师资力量太缺,二是语文课程本来已很紧张,如果硬是从中挤时间,难免会有学校走过场,而有的孩子确实对书法课提不起兴趣”。 听说要将书法课搬到课堂上,钱秋锦觉得“钢笔字是必须练的,毛笔字也有必要,可是课堂上练习毛笔字的可能性太小了,也很无聊”。 当记者问“为什么会觉得可能性小呢?”她说,没有那么多工夫吧,如果想在一节课40分钟内去弄墨汁、洗笔,然后再在课堂上练习书法,太麻烦了,而且要占用一节课,好像不现实,“虽然没有书法课,我们的字也写得不差,是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在写字方面抓得比较紧吧”。 有家长认为不太现实,有些学校连体育课和音乐课都不能保证,更何况书法课?即使要求开设,估计多数时间也会被语数外等主科借用。 3.对于教育部的这项规定,不少人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Eloea:小时候不狠抓书写,现在的我悲催,字很难看。 duoduofeng之坟:电脑的普及虽然扩大了信息的传播,但是输入法却从根本上摧毁了汉字,再不强制学习毛笔字,30年后中国将失去文化根基。 马梦诗Moon:很多时候电脑代替了我们的手指,但无论怎样,电脑都不可能完全代替我们的书写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写的字不堪入眼。希望有成效! 冰水椰子:从小学就有钢笔字和毛笔字课,结果字还是这样,不知道普及毛笔字课到底有没有用,还是选修吧,毕竟这种东西还是靠兴趣的吧。 “书法进课堂是个好事,也很有必要。”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雄志说,”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国粹中的国粹,无论是出于自身修养还是文化传承等考虑,书法都应该受到重视”。 近年来,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有所下降。曾作为青少年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书法学习,已渐渐远去,青少年一代正面临着严重的书写危机,有些中小学没有写字课。 罗湖区某公办小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也认为,因为没有专业老师任教,学校开设的书法课对于学生们的书写改善作用并不大,有点“流于形式”。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针对“书法成为必修课”,分别概述支持和反对的理由。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解析
<问答题>(三十七) 【给定资料】 1.近期,佛山一对小夫妻因为帮外来工购买火车票被刑拘,警方称两人将在看守所度过春节。但这对小夫妻在网上几乎得到了一边倒的支持,并有律师组成“围观团”对此事进行大规模的“品头论足”。记者了解到,被收缴的火车票,均是附近外来务工人员购买的春节回家车票,以硬座票与无座票为主。 这对小夫妻的行为被警方定性为倒卖火车票,一共查获了车票212张,票面价值35402元。警方表示,根据刑法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票面数额在5000元以上,或者非法获利数额在2000元以上的,即构成“倒卖车票情节严重”。这一规定出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且不论这个14年前出台的司法解释在金额认定上是否跟得上时代,小夫妻的行为能算“倒卖”吗?往年的黄牛党可是先在手里捏着许多火车票,然后上百上百地加价卖给有需求的人。而这对夫妻先和需要买票的农民工约定好,然后根据其购票意愿代买。事实上,这对夫妇遵循诚信原则,约定好代为跑腿取票收10元,外来务工人员自己去取票尽收5元,并无证据显示他们拿到票后又增加要价。而那被收缴的212张火车票也能证明他们履行了对委托人的承诺。不少律师指出,这对夫妻和外来务工人员之间其实是委托代理关系,买卖双方两厢情愿,10元应属合理劳动报酬。 为什么这么多人找小夫妻代购?当然是需求。网购火车票这样“时髦”的事情,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说真的是烫手山芋,用户注册、旅客信息、选择车票、提交订单、网上支付……更不用说网上“排队”或者不停刷新。有公共图书馆专门开辟“帮兄弟购票读者专区”,帮外来工网购火车票。但是即使在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即使在网速很快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工仍然手忙脚乱,而网络达人们整理出来的网络购票秘籍,对他们中的多数人而言无疑是“天书”。许多人只能看着自己的票顷刻就被“秒杀”干着急。可是现行的订票制度却偏偏把他们推向绝路,网络与电话订票要比车站、代售点早发售两天,去车站排队没用了。 铁路有关部门规定,自2013年1月4日起,火车票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延长至20天,代售点和车站部分售票窗口预售期延长至18天。而车站和代售点其实并没有预留一部分票来卖。例如,广铁集团的官网就表态:代售点和集中售取票点的车票预售期均为18日,且共享同一票库,所有售票功能一致,主要发售互联网购票和电话订票后剩余的车票。天津方面也称,一旦“电订”“网订”售光,车站也就基本没票了。 铁道部提倡农民工电话订票。可电话订票甚至比网络订票还要复杂,要通过电话输入乘车日期、验证码、车次,这让很多人晕晕乎乎。当然,最麻烦的还是电话打不通,因为容量有限。铁道部的官方信息是“目前电话订票容量已经扩大到11.6万线,比重虽然不大,但更加适应农民工旅客”。而在1月4日发售的车票中,网络占比40%,电话只占6%。 铁道部的确推出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优惠,主要是提前团购火车票。不过,这对大部分人并不适用,因为这需要企业出面和铁路部门签订协议,有的地方对企业还有门槛要求,如广铁集团的规定就是,用工规模不少于100人,申报节前相同乘车日期、发站、到站车票每批次不少于20张的企业。即使抛开企业够不够资质、肯不肯出面等问题,农民工也不可能提前一两个月就能把回乡日期定下来。 有人认为,“代网购”是在弥补铁路公益性的缺失,刑拘是在断农民工自助的路子。小夫妻并非个案,在南昌,许多农民工都找一个小店老板帮忙在网上订火车票,还不忘留下几块钱的“辛苦费”。可当地铁路警察就说了,“按照规定,凡是对火车票票面金额加价超过5元出售的都属于倒票行为,凡是票贩子倒票被抓获3次以上,一律送劳动教养。”可是相关部门又是控制人流,又是大推高铁,又是推行网上购票……看上去,铁路好像和底层群体有一层隔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抓人“劳教”甚至刑拘,说不过去。这些人在填补有关部门的那部分公益性,凭什么让他们完全不求回报地服务呢? 2.近期,购买火车票几乎成为人们热议的第一话题。而通过网上各大商家提供的抢票软件进行购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抢票软件的出现让不少人在购不到票的窘境下看到了一丝希望。不过人们更为关心的是,通过抢票软件是否能真的能买到火车票。另外,通过抢票软件购票的公平性近来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某浏览器抢票专版自带的刷票扩展插件,提供了抢票功能,甚至推出了手机卫士“抢票”专版,可以实现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利用电话抢票。据介绍,该浏览器火车票抢票功能优化了算法,智能选择路由,控制刷票频度,已经帮助几百万用户抢到了火车票。 但也声人发现,“抢票软件”非“保票软件”。有网友就表示,自己通过某浏览器的抢票插件进行抢票,在网上“奋战”了5个小时之久,也没能抢到自己想要的火车票。该网友说:“5个小时都换不来一张票啊!回趟家就这么难!”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抢票插件不一定保证每个人都能购到火车票,但的确可以增加购票的成功几率。同时,抢票软件虽然有用,但其也加大了12306网站的服务器带宽压力甚至导致崩溃。另外,由于在使用抢票插件过程中用户会将个人信息录入,所以个人信息存在被盗的风险。 而对于抢票软件是否公平,是否合规,业界的看法并不相同。网上抢票的“插队说”和“便利说”成为争论的焦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某认为,网络、电话售票渠道的开通,是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环境,而使用“抢票插件”就等于插队,破坏购票规则,加上软件本身的破坏性,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购票系统的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某表示,“真正的大规模的社会人群是普通公众,包括在外地务工、经商以及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人有相当数量,他们不仅不能获得这种技术的支持,甚至连上网都面临很大的困难,有的可能依靠电话去订票,有的可能依靠到窗口排队去订票,而这种技术支持对他们来说,是把他们的机会在相当程度上进行了剥夺。” 而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则表示,浏览器抢票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购票次序遵循排队规则,验证仍需手工输入,系统无票就买不到票,更不可能把别人的票抢过来。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先生同样表示,“因为一票难求,有这个东西,又不偷人家又不抢人家,就是提高了点击率。通过它,第一时间能够订到票,个人使用来讲,没有什么不好,从目前这样看的话,我认为它不违规,因为没有禁止性规定,它就不违法。” 3.交通运力世界前列,加班加到“嗓哑脚肿”,但仍然“年年春运年年难”,因为春运驮上了全中国。那些“一票难求”的故事,那些拥挤难耐的经历,向外界昭示着另一种“中国特色”。 27岁的打工者张某,已经8年没回家过春节了。2012年除夕前一天,在郑州火车站等车的间隙,他掏出买给老婆和小妹的花围巾,绕在脖子上比画,眼角眉梢写满欢喜。从广西崇左到安徽萧县有多远?崇左一南宁一郑州一徐州一萧县,张建在火车、汽车间辗转奔突,四张车票,每一张的背后都写满艰辛,但毕竟他回家了。 而在北京待了17年的医院护工薛某,却不得不心酸地决定过年不回家了。薛某的家乡,远在甘肃天水一个小村庄。从村头出发,坐半小时的私人面包车,换乘4小时公交,之后在特快列车里站26小时,最终到达北京,这是她曾有的经历。但舟车劳顿并不算问题,弄到一张返京的火车票,才是“心腹大患”。有一年因迟迟弄不到票,她直到农历2月初才辗转返回北京。 前不久,宝鸡交警截获了一辆后备箱塞着小孩的出租车。原来是徐某一大家子7人准备从青海回陕西老家奔丧,但没买到火车票,只好开着自己的出租车往渭南市赶,而两个9岁的小孩就塞在了出租车后备箱里,行驶至宝鸡市被巡逻交警发现。 4.渴望、拥挤、疲惫、希望……春节前后数十天的“中国表情”。春运回家难,但艰难背后有憧憬。不仅因为回家得到了情感抚慰,也带回了又一段家的记忆,这足以让人们坦然度过新的一年。 在郑州到北京的K180次列车上,列车员高某这样形容拥挤程度:平时5分钟扫完一节车厢,春运时40分钟搞定就算“迅速”。列车员口中的“人多”,量化到一些数字更为直观:铁路2013年春运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日均达588万人次。这意味着40天内,中国要通过铁路把相当于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口搬一个来回。 另一组数字似乎更说明问题:中国铁路图定日均客座能力仅为382.1万座。需求与能力之间的缺口,每天都超过200万个。是因为这些年中国交通建设落后吗?事实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交通运能、运力奋起直追,主要指标已达到世界前列: ——铁路营业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 ——高速公路里程十年间跃居世界第二,全国基本实现建制村公路村村通。 ——民航市场全球增长最快,“十一五”期间投资2500亿元,约为前25年总和,运输飞行小时接近“十五”期间两倍,首都机场客运量世界第二。 绿皮车、空调车、动车、高铁;铁路、公路、民航、武警——数千万人服务于春运。谁都难以否认,中国春运的软件和硬件已明显改善。在2012年春运的31.58亿人次中,公路、水路客运承担了近28.9亿人次,是铁路的12倍还多。交通部道路运输司副司长徐某这样概括铁路和公路春运的差别:“铁路是以运能定运量,公路运输正相反,是以运量定运能,可以起兜底作用。”但对公路春运来说,安全、天气、堵车是突出问题。2008年初春发生在南方的那场雨雪冰冻灾害,仅京珠高速就滞留旅客30万人,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相对于公路和民航春运,铁路春运真的“太过沉重”。运能不足,人又必须得送走,怎么办?发售站票、增加图定运能、开行临时客车——针对春运压力,运能装不下暴涨的“运量”,最终要由交通员部门工拿自己40天的“加班”,一分一秒地把“运力”挖出来。 列车员高某所在的K180次列车,原本晚上从郑州发车,第二天上午到达北京,晚上才返回。春运期间,改为到达北京休息1小时后马上返回郑州。这意味着,原本列车组在北京半天多的休息时间被取消了。“春运期间,我们平均每48小时只能睡7小时。” 现阶段,中国春运让所有人满意的可能性为零。但发展阶段仅是原因,并非全部理由。 5.求解春运,首当其冲还是增加交通运能,特别是尽快提高铁路运力。 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不到10万公里,虽然居世界第二,但只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且,我国人均拥有铁路不及一支香烟长,在世界上排在100位之后。不要说春运,铁路运力平时也处于紧张状态,货运车皮多年来更是“紧缺资源”。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某说:“公路发挥了春运主力军的作用,基本能满足旅客随到随走。”2012年春运,全国公路每天开行跨省长途客运近10万班次,日运送中长途旅客超过300万人次。“这相当于整个铁路客运量的三分之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公路运输大发展得益于市场开放。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交通部就实施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吸引国内外资本流向公路建设和运输,推动中国公路网大发展。但铁路则不同。铁道部门在职能上建管难分,在运输上统一指挥。这种行政性管理有其合理性,但它使铁路企业远离市场,甚至阻挡外部竞争资源流入。因此,直到今天,我国铁路市场融资比例不超过20%。一个开放市场,一个封闭运行,其结果自然大不相同。 一家煤炭央企负责人向记者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公司想自己投资修建一条从鄂尔多斯至秦皇岛的运煤专线,但铁路部门不同意。无奈之下,公司按铁路部门建议购买了5列“自用火车”,但被纳入铁路统一调度和编组后,时过一年,5列火车也不知在什么地方。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某教授认为,“一票难求”的呼声,对铁路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但从短期看,这还是一个期待。当务之急,是现有运力的“挖潜”。春运“挖潜”,高速公路也应进一步释放通行能力。由于恶补了20年的公路建设欠账,中国公路多年“重建轻管”。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处处长吴某说:“我国公路修得比外国好,但公路智能化管理却相对落后,目前只是起步阶段。”像高速公路就面临收费过高问题。不少旅客提出:春运期间,政府部门是否可采取应急措施减免过桥过路费? 面对质询,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某坦率地告诉记者,我国高速公路市场化程度高,涉及上市企业等多个利益主体,减少公路通行费征收是个方向,但改革需要时间。 家在郑州的王先生驾车在湖南境内被堵了23个小时。因为有雾,当地交警封了高速公路。王先生对此并不认同。他说:“在一般雾天,欧美国家都是交警开车带路,一封了之的管理思维有推责之嫌。”目前,全国只有10个省份建起路警联合的公路管理体制。针对恶劣天气等级,交通运输部已开发出高速公路车辆放行数量、时速等管理软件,当务之急是打破部门分割体制,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共享决策平台。 6.春运“挖潜”,解决飞机多、空路少的矛盾也十分迫切。 当前“航班延误”愈演愈烈,最大瓶颈是空中道路没有增加。最近10多年来,民航客流量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近3亿人次,但空中道路仍是原来那么多,导致空中流量控制成为常态。“我国有必要开放更多空域给民用航空,才能根本改善航班延误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某说。 春运“挖潜”,交通行业内部“各自为政”问题也急需正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才能更好地释放春运的压力。”许某说,“但目前的问题是各种交通工具自成体系,自守圈子,不能及时有效调配,造成资源浪费。”铁路春运客流情况显示,中长途旅客量占一半多,其余属于中短途旅客。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某说,这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一票难求”的铁路本来优势是长途运输,但却与擅长中短途运输的公路客运“争客源”;而与此同时,公路中短途客运却“吃不饱”。关键是要建立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机制。 改革春节放假制度也是一个潜在选项。作家张一一在网上呼吁:“春节至少应放假半个月,而且需要错开放假,一部分单位从过小年前放到正月初七,一部分单位从除夕前放到元宵节。”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某认为,这一建议代表了许多务工人员的心声,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有些假期可以不放,但春节假应该加长。“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民生的需求,也不失为缓解春运集中出行压力的良策。” 春运如大考,既考验每一个回家的人,也考验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春运不仅是交通难题,更是“发展中问题”。彻底解决“春运难”,需要经济、社会层面的配套改革。 7.透过喧嚣冷静思索可以发现,春运体现的是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之初,中国8.3亿劳动力资源中有5.9亿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走上自主择业之路。而同期沿海地区的开放,正好接纳了这股庞大的进城务工流。 春运还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人口袋里有钱了,买得起票,回得起家。尤其是农民工收入得到改善。这显示国家从2004年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活动以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和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中,还有一股正在壮大的游客队伍颇受关注。有北方人南下过冬,有南方人北上看雪,有城里人下乡度假……这是中国人在生活水平提升后,生活方式从“定居的文明”向“移动的文明”的转变。“前些年衡量中国人幸福指数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现在则是旅游指数。”江苏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周某说,“挣更多的钱,游览更多的地方,几乎成为一种潮流。”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春运现象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张扬。 “春节中流动人口持续增加,还折射出家庭凝聚力增强,社会思潮朝着中国传统核心文化回归。”多年从事春运工作的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某说:“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家庭凝聚力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必然跟着增强,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优秀文化。” 8.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增长到近2.6亿人。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也在加速。但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给春运带来很大压力。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其中包括了农村进城人口,但这部分人没有被纳入城市社保体系。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有承包地,有家、有根。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某的话说,他们“被城镇化”了。如今,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仍然流动在故土和打工城市之间,仍然在为一张春运火车票而苦苦守候在寒风里。要真正解决“春运难”,就是要让农民工从“候鸟式”的来回迁徙过渡到在城市定居下来。 观察春运难,除了审视城乡二元结构,也不得不审视区域发展不平衡。一名在广州打工的农民工在网上留言说:“我没票回家,虽然家里已经准备了好几个姑娘相亲。”他希望在西部的家乡能发展起来,自己早点返乡就地打工。“如果国家努力实现经济布局的均衡化,在每500公里左右的半径形成几个城市构成合理的经济中心区,迁徙式的务工大潮就会平息,‘一票难求’也将不复存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包某表示,如果资源仍然过分集中于“北上广”地区,春节火车票只会越来越难买。 心安之处即故乡。帮助农民工扎根城里,在哪里过节都有家的感觉。那时,回老家就只是一个选项,而不再是唯一选择。 【问题】 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结合我国现状,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感悟;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不少于1000字。
解析
<问答题>(三十七) 【给定资料】 1.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一辆运送幼儿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与由东向西行驶的重型自卸货车发生正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据初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幼儿园校车严重超员,在大雾天气下逆向超速行驶,导致事故发生。这起事故震惊全国,引起人们对校车安全的普遍关注。一系列校车事故进入人们的视线:湖南衡南县松江镇搭载20名小学生的三轮摩托车失事,14名学生死亡、6个孩子受伤;河南新野县上港乡一辆超载面包车交通事故,车内十数名孩子伤亡;湖南邵阳塘田市镇一艘满载初中生的渡船沉没,十余人死亡;江西贵溪滨江乡洪塘村合盘石童家村小组一辆幼儿园班车侧翻坠入水塘,该7座面包车上载有17人,事故导致11名儿童死亡……这些校车事故背后,无一例外写着“严重超载”。根据调查,目前农村里的校车超载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成为“常态”。 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大规模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中小学,把学生集中在县乡中心学校,目的是让教育资源集中利用,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一项善政。然而,大量村级小学、乡级中学消失,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孩子们上学路途远了,交通如何解决?捉襟见肘的教育部门尚无力提供充足的校车专款、规范学生交通工具,“超载车”“黑校车”便应运而生。“多拉”“快跑”成了他们节省成本、牟取利润的不二法门。 2.某电视台访谈节目摘录。 记者:能谈一下政府购置校车的经费问题吗? 专家Y: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回家要坐车,这是学校布局调整合并的结果。政府不肯把学校布置那么多,布置学校多要多花钱,政府想少花钱办教育,甚至不花钱办教育。校车购置和校车运行都需要经费,他们也缺少更多的经费用于校车投入。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实行以县级财政为主,而在中西部的不少地区,很多县的县级财政主要用于义务教育了。 记者:校车安全事故,应该向哪个部门问责? 专家Y:校车管理现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校车究竟隶属哪个部门管,在公安、教育和交通等部门之间,并无明确的职权分工。 记者:校车安全,是否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被提及? 专家Y:《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谈到了学校安全,但都没提“校车”俩字。“学校安全”指校园内安全,但校车运行是校外,这都没提。 记者:对于校车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专家W:“全国校车安全工程”一方面靠政府引导,一方面靠市场运作。校车由国家统一购买,运行路线则由当地公安、教育部门和运输公司协定,采取招标方式将运营权交给运输公司,国家予以财政补贴。同时,对校车生产厂商和校车运营方则给予政策性优惠,比如对校车主要零部件可减免税收,校车运营所得税部分减免等。 3.在美国,校车有优先通行权,所有车辆必须自觉避让,甚至总统的“座驾”也不能例外。可以说,校车的待遇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 1910年,美国大约有30个州开始运作校车制度。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全美的校车运载了至少5亿名学生,乘车上下学的12年制学校学生占到了整个在校生总数的54%。 美国校车的安全系数是私家车和公交车的40倍。美国的校车上有一个写着“STOP”的标志牌,当校车一到达目的地,司机就会将它显示出来,这时校车前后各25米的车辆要全部停下,对面车道的车也要停下。如果校车停下来之后,后面的车超越它行驶就是严重违章,会对肇事者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有的学校给教师增加10%工资,要求他们放学时送孩子上车。联邦政府和各州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法规有500项之多。各州每年都要开会专门就校车进行讨论,每5年开一次全国性会议。法律规定,小的校车容易受冲撞出事,因此在它的每个座位上都配有三叉安全带;大校车虽然比较安全,但也装有防撞安全装置。校车对司机也有严格的要求,孩子上下车司机要核对名字,不得疏漏。校车管理部门发现每星期的前三天最容易出事,就针对这一时段做“重点突击”。 日本各幼儿园和小学明确规定,校车上除司机外,还得有两名全程陪同的指导老师,有时是学校里的生活老师,有时候是自愿做义工的家长,帮着照顾孩子。 日本70%的孩子需要乘校车上学,有的幼儿园只有一辆校车,只得打时间差将校车分成三条路线,轮流接送。早到的孩子早上学,晚到则反之。这样缓解了拥挤的交通,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 【问题】 依据“给定资料1~3”,概括出当前校车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解析
<问答题>(三十三) 【给定资料】 1.有报道称,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7对家长坦言,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这处“世外桃源”在武汉市黄陂木兰山脚下的一所闲置小学。两层的教学楼一楼被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其中,幼儿活动室里摆放的玩具中,看不到塑料玩具,更没有小汽车、变形金刚或芭比娃娃,全是家长们的手工作品,比如用木头、竹子制的积木和用布缝的手工娃娃。 家长给孩子们安排的生活很规律。早晨7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孩子们齐坐在蒲团上,由家长引领着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据称这是孩子们每天最重要的一堂课。读完经书,年龄大的孩子会有数学、书法、英语等课程,全由家长授课。3岁以下孩子的主要任务则是玩。除了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课堂学习外,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8岁女孩朱佳曾上过三年私塾。她认为,在村里学的内容和学校没啥区别,但自由时间更多,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家长说,孩子们没有考试,但也有任务,就是跟家长一起刷墙布置教室、填埋垃圾、种菜浇水等,大点的孩子要自己手洗简单的衣物。“很多人以为教育就是上学考试。而我们认为,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劳动、读书,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在自然中学习,从模仿父母中学习。“我们追求的教育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家长杨女士说。 “远离城市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2.某大报2013年1月9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谈到“桃花源式”教育,有网友评论,这是拿孩子的前程赌博,私塾式教育、在家上学远不适应当下社会成员所需素质。笔者也认为,现代社会要求人的一生要不断适应新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顺畅融入社会。小孩子要学会合群,许多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在设定的集体环境中完成。个人学问再大也不能取代学校,取代有专业资质的教师群体。 从深层次说,类似“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我们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学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 拿学前教育来说,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玩耍、游戏、模仿等适合幼童发育阶段的方式愉快开展;通过集体生活养成好习惯。可目前不少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内的语文、数学、外语搬来,个别从业者甚至体罚幼儿,这样如何令人放心?中小学教育值得反思的是,应试偏向不仅把孩子、家长搞辛苦,更把人训练得功利、短视,谈何健全人格培养?瞄准考试、考级的繁重课业和训练,挤掉了必要的体育、劳动、艺术教育与兴趣阅读,谈何全面发展?教育界主张的小班教学、课堂讨论、探索实践、劳动能力训练久推不动,对于自然、社会、家乡这些生存发展本源的认知和思索无从谈起,遑论创新潜质?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竞争力会提升还是下降? 从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底抽薪,而非扬汤止沸。公共教育被诟病有自身问题,更有着深厚社会基础。当一个社会的功利倾向膨胀到不顾长远时,自然会左右教育偏离本源。革除教育弊端须从改革一些社会基本制度,化解某些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比如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缩小阶层差距、尊重劳动者、推进公平正义、遏制低俗传媒。教育也必须建立家长参与改革的机制。对于社会弊端,是逃避还是付出努力参与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后一种选择,而且不能再等下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当童话大王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合谋退学”时,这种行为还有些惊世骇俗,但现在,因为不满学校教育而回归家庭的案例遍布我国各地。而国外经验的支持,也让不少家长获得迈出这一步的勇气。 几乎所有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孩子脱离正规学校教育的家长,在阐述原因时都首先提到自己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学校教育重复灌输、压抑天性,孩子在重压之下,既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也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迫不得已,这些家长只能自己寻求、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虽然看上去很美,深究之下也暴露出不少家长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学校的知识教育毫无意义 事实上,学校进行知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出现偏差的是知识教育的内容和传授方式。家长应该做的,是要从知识结构和传授方式上进行纠正。如果因为反感学校向学生灌输“无用知识”,就让“在家上学”的孩子走上只读经典的极端,恐怕就会过犹不及,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误区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势不两立?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能够互相取代,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当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时,家长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可以全面代替学校教育的“在家上学”,而是需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偏差,能不能给孩子必要的补充和纠正。 误区三:社交环境可以人为制造? “在家上学”模式很难人为制造出学校能够提供的社交环境,会让孩子脱离同龄人的主流生活模式,可能会对他们未来融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四:孩子当成才还是“成人”? 尽管多数家长的初衷和口号都是让孩子自然发展天性,但其教育目标的设定,却又明显表现出期望孩子成为杰出人才的指向性。教育中一个尴尬又残酷的现实是,99%的孩子最后都只能成为一个平凡人,但却有9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是天才。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恐怕比成才更加重要。 4.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不少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在家上学”在中国绝对算得上新鲜事物,但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 schooling”,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现在,美国的50个州都允许“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并已有200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学龄儿童的3%。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国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四大理由为:出于对公立学校环境的考虑,包括安全保障、暴力事件等,缓解孩子上学压力(88%);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指点和帮助(83%);对教学质量不满(73%);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认同(65%)。有调查显示,大多数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非常注重与其他家庭及社会机构的联系,因此,那种认为“在家上学”需要离群索居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美国基础教育包括11项课程,它们是英语阅读能力、拼写、语言运用、数学、科学、社会学、历史、健康卫生、体育、职业教育和音乐入门。而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不必分开教授,像阅读、拼写、语言运用等,在家上学不用每一门都开课。另外教科书可以自选。由于美国在家上学发展已久,有专门的出版社为他们准备课本和教师指导手册,就算使用自编教材都是合法的。如果家长不能教授某些课程,可以自主选择老师,老师无须拥有教学证书。不过,担任教学的家长或教师都是多才多艺的人。美国的家长如果选择家庭教师,一般会选择有20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而外聘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家长也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全美的50个州里,“在家上学”都是合法的教育体制,是12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完成学业通过规定的考试,就能获得相同文凭,并可以选择工作或上大学继续深造。一旦在家上学出现了困难,可以随时进入公立学校。如果只想使用公立学校设施,比如使用体育场、电脑和图书馆等,只收取最低费用。 家庭学校虽有诸多好处,但是美国教育专家也不认为所有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学不是孩子逃避社会的避风港,如果孩子交往不足,应该停止单独教学方式,让他们尝试进入公立学校。 【问题】 “给定资料1~4”阐述了国内外“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请对我国“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并针对其现存问题如何解决提出建议。 要求: (1)观点全面,准确; (2)逻辑清楚;分析透彻; (3)400字左右。
解析
<问答题>(二十九) 【给定资料】 克里斯蒂安是德国勃兰登堡州一个小企业的木工。他初中毕业后,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进入职业学校学一门手艺。“我和父母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和家庭条件后,决定上职业学校的木工专业。”克里斯蒂安介绍说,“在德国,经职业技术培训后的技术工人待遇很高,也很受尊重。我16岁上职业学校时,每月就能挣400欧元,足够自己生活了。再过两年我就有资格参加高级技师考试,26岁我完全有可能成为高级技工。”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克里斯蒂安的初中同学大学毕业后起码26岁,6年大学的开销最少4万欧元,毕业后还一贫如洗的时候,他的存折上已经有5位数字的存款了。 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除了30%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费用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培养一名职业学校学生每年平均花费1.5万欧元,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是这一费用的三分之一。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并发给学生每月500至800欧元不等的生活费。德国《职业教育法》中,对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的资格、设备、场所等方面都有所规定,能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表明了企业的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企业也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或愿意亲自培养人才,对一些企业来说,购买培训设备、找人实施培训的费用十分昂贵。于是,一些专门帮助企业承担学徒“校外培养”任务的职业培训中心应运而生。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中心就培训什么。 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和工业界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德国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认可培训岗位并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职业教育学校设定课程,为教职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事务则落到各联邦州的头上。同时,联邦州还需监管商会活动,因为商会在职业教育中承担了监管企业、证书发放等重要任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企业有必要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名专家参与规则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工商联合会和手工业协会两大协会负责监管企业,包括核实企业培训资质、监管企业培训、登记培训合同、管理考试等重要环节。此外,商会还会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在企业与学徒产生纠纷时充当调解人角色。法国总统曾感慨地说,德国每年要向西欧出口很多产品,但看来还应该出口另一种产品,这就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 【问题】 “给定资料”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予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解析
<问答题>(十八) 【给定资料】 记者:西部X市图书馆连续3年馆长空缺、门前冷落。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馆长:西部X市图书馆的情况,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具体表现。据我了解,在全国地级行政区划中,还有41座城市没有图书馆。此外,还有一些县级图书馆连基本的服务条件都不具备。而相比之下,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图书馆在馆舍、馆藏和服务等方面已经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从全国来看,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西弱东强的特征。 记者:我们近日联合××网的调查显示,最近两个月内有接近1/4的网友一次也没有踏进图书馆。 周馆长:可读的书少,读者自然不会走进门来。根据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颁布的标准,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应为人均1.5册到2.5册。而我国的人均藏书量只有0.4册,县级以下图书馆人均只有0.1册。我看到,很多县图书馆的书,还是三四十年前的。现在每本图书平均售价将近30元,全国人均年购书费却仅有0.7元,也就是说,要把40个人一年的购书费加起来,才够买一本新书。甚至有的省人均购书费只有0.1元。 另一方面,不少图书馆缺少真正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因为图书馆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竟成为安排闲杂人员的地方。这造成人员队伍素质劣化,服务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加剧了图书馆的“冷清”。 记者:当前,新兴媒体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方面是否已有尝试? 周馆长:最主要的是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研发,2001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作为我国“十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截至2010年9月底,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已达460TB,其中已发布的资源量占数字资源总量的76.7%。2010年2月,又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十二五”期间,还将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记者:您提到县及县以下图书馆是尤为薄弱的环节,对于这些基层图书馆来说,有没有什么建议? 周馆长:按照国际图联发布的标准,每5万人应拥有1座图书馆,图书馆的辐射半径通常为4公里。而在我国,目前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图书馆布局,平均每3400多平方公里、每46万人口才拥有1座图书馆。有的县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只有1座图书馆,主要在为县城居民服务,农村居民很难跑那么远去看书。 因此,图书馆的服务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基层延伸十分重要。比如,在城市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像在新加坡就有区域图书馆,也有邻里图书馆。邻里图书馆讲究布局,新建的商场必须有图书馆,便于跟随父母前来的孩子们有书可读。他们的城区,还广泛设置自助借还书的设施。在农村,则要发展乡村图书馆。农民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致富信息、保健常识和文化生活三个方面。所以,乡村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只有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层,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问题】 假定你是某市文化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5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25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解析
<问答题>(二十九) 【给定资料】 1.一段时间以来,与官员有关的各类“门事件”频繁发生、各种“雷语”层出不穷,涉及领导干部的“花边”新闻甚至比娱乐八卦更加吸引大众眼球,严重丑化了公众对官员群体的认知,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度。从那些深陷舆论漩涡的官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官德”缺失所结出的“恶果”。 所谓“官德”,乃是为官者的职业道德,是官员的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掌管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权力,地位特殊,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其言行举止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对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其“官德”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百姓福祸。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的深刻内涵。 令人痛心的是,当前官员“官德”缺失现象日益凸显。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官德”缺失已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不断突破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线,令人忍无可忍。《荀子》有云:“德不称位,能不称宫,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因此,对部分官员的“官德”失范行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探究其成因,对症下药,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泛滥的温床。 2.有关数据统计表明,自2000年底最高检会同公安部组织开展追逃专项行动以来,至2011年,检察机关共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8487名。而据最高检公开发布的2005、2007、 2009、2010、2011年五年的数据显示,中国这五年共缴获赃款赃物金额达到541.9亿元。 如今,官德不彰、权力失范的问题颇为突出,媒体曝光的形形色色缺德官员的各色“事迹”,令人揪心,刺激着社会的敏感神经。有的官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官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官员生活腐化、情趣低俗,有的官员吃拿卡要、与民争利…… 下面是2012年的一些事件: 5月底,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因存在滥用职权、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道德败坏等严重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 6月下旬,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因严重违纪被“双开”。经查,黄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物,给国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且道德败坏。 7月初,吉林省原副省长田学仁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经查,田学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物,收受礼金。 这些落马的高官,都可谓能力不凡,但都是在官德上出了问题、栽了跟头。我们不禁会问,我们的官员到底怎么了? 3.2011年10月,S市光明新区一名廖姓公务员进入公众视野。廖某是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受过高等教育,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殴打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并且两人还是特意从湖南老家来S市帮忙照顾孙子的。 有媒体报道,廖某是S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发展改革科公务员,2010年参加S市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考试,来到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并于2011年4月份入职。 2011年1月廖某的儿子出世,其母亲廖某莲在4月15日来到S市照顾孙子。据廖某莲说,从4月15日到8月26日,她被打了七次,多次被儿子甩耳光,起因都是一些小事。后来,廖某莲确实被打得受不了了,下决心要和儿子断绝母子关系,并搬到宝安区的女儿家中。之后,一直在湖南老家开小店的廖某光被儿子叫到S市,代替老伴照顾孙子。24日早晨,廖某要去S市委党校学习,廖某光要求儿子修复与母亲的关系,不料双方言语一激动,儿子直接动手打老爸。在那次冲突中,廖某光的上衣被撕扯烂掉,左肩膀也被儿子咬得鲜血直流…… 顿时,因打骂父母而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廖某引来了网络如潮水般的声讨与责骂。诚然,在我们这个具有优良孝顺传统美德并以“百善孝为先”为自豪的国度里,我们很难容忍“逆子”行为,甚至容不得一粒沙子。更何况,这是我们感到震惊的打骂,且有血淋淋的镜头。 4.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身份特殊,其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腐败,其危害不可估量。无数事实早已反复证明,官德是官员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官德缺失往往是官员腐败的第一道溃口。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并提,彰显了官德修养的时代意义与时代要求。事实上,很多官员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官德上。 从历史上看,官德水平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表面上,官德只是官员个人修养层面上的道德问题,实质上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权力的监督问题,是法治缺位问题。事实上,当下官德不彰、权力失范,其背后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正如学者哈耶克所说,“制度决定官员的变形与扭曲”。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无德官员不敢轻易作恶;而一个坏的制度,却能让天使变成魔鬼,将人性的恶无限放大。 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理应是道德的楷模,官员的官德理应比一般群众的道德水准更高。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影响社会风气。官德水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水准随之也会提高,社会风气因此得以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得以提升。官德良好,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德不良,上行下效,殃及整个社会的风气。 5.2012年6月,我国首部以官德为主题的丛书《中国古今官德研究》在北京面世。而在此前,中国行政伦理研究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王伟等人编著的《公务员道德读本》等也引人关注。官德系列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务员道德考核问题的思考。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了从德、能、勤、绩、廉方面对干部进行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但对于干部的德,缺乏专门的考评,且考评内容较笼统、抽象、概念化。 为此,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干部德考制度化问题。如重庆、河北保定、山东济南、甘肃陇西等地都先后出台过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或意见,在干部考察中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指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干部进行道德评价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王伟教授认为,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可以进行评价,道德评价是整个道德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道德评价机制跟一般的绩效评估有很大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将公务员道德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公务员道德也绝不是简单地一评就能评出来的。”王伟表示。 综观各地关于官德考核的标准,有的地方干部官德考评办法一出台便引起很多争议。 2010年,江西萍乡出台领导干部选拔办法,将生活方式不健康、不孝敬父母等列为一票否决事项。同年,湖南邵阳则出台规定强调提拔干部需要家庭出具道德鉴定书。 四川省彭山县委2012年2月出台《科级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规定提拔干部先征求其父母、邻居甚至小区物业的意见。当时,彭山县有5名干部通过此项考核,但5人均在家庭美德方面被扣分,其中一名干部因不爱做家务被扣两分,导致其总分最低。考察组一名成员表示:“我们向他家人了解情况时,他妻子说,他在家很少做家务,比较懒。我们向家里其他人证实后,对他扣两分并归档。” “这里有一个误区。一说考官德,就把领导干部在家里孝敬不孝敬父母、尊敬不尊敬老人等纳入考评范围,但这不是官德考核的主体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教授认为。一个干部私德好并不一定说明他官德好。在毛昭晖看来,官德考核除了基本素质的考量外,其主体指标要看干部在关键时刻、重大事件中的表现,而不是把官德考核简单化、随意化。 德是人的一种内在本质,很难通过直观的形式去了解和把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将官德考核真正落到实处,的确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现在很多地方的一些考核标准主观随意性很大,得出的结论未必客观真实。在这些地方干部道德考核的设计中,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官德考评的得分越高是否就意味着官员的德行越好?“比如,一个官员的考评分数为91分,另一个为90分,这是否就意味着前者比后者的官德要好?是否在干部的任用等问题上,前者就享有优先权?”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指出,“如果是的话,这就意味着领导干部的官德水平高低可以通过一个数字来体现,这无疑是将官德问题简单化。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官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又在何处?” 6.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官吏的道德品质。早在夏朝就有所谓“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政治清廉思想(《尚书·尧典》)。西周时,更是接受了夏商两代后期由于官吏失德而毁政亡国的教训,在选拔官吏时特别强调道德品行,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法定标准。 秦朝的职官管理制度也十分注重官吏的道德素质,并用法的方式将官德制度化。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是学界认为的我国最早的成文行政法。其中的“为吏之道”提出吏有五善,吏有五失。这五善、五失虽然不能说是最完备的官员行为规范,却是由官方确立的最早的为官之道。它明确地提出了官员必备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 汉朝伴随着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礼义道德教化被置于治国的首位。汉朝选官的主要途径为察举制,其法定的主要标准为“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光禄四行”为:“质朴、敦厚、逊让、节俭”(《后汉书·百官志》)。可以看出,汉朝选官是按德、才、能的顺序进行素质考察的。 唐朝统治者在“明刑弼教”思想的指导下,更加重视德礼在治国中的作用。从官员的选任到考绩到监察,每一个环节都高度强调道德状况。唐朝对官吏的考绩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所谓“四善”专指品德,“一日德义有闻,二日清慎明著,三日公平可称,四日恪勤匪懈”。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从对职官的选任、考核和监察的法定标准的顺序看,都是道德品行排首位,才能、政绩是次位的。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在职官管理制度方面对官员的德行要求与唐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7.尽管对官德的考核存在一定难度,但近年来也不乏积极的探索。 在江苏省淮安市县(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考察工作开始之后,一张关于干部德的反向测评表登场,令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在反向测评表中,围绕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5个方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把干部群众关注度高、社会负面影响大、媒体曝光频繁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汇总,最后形成了12条形象直观的反向测评内容。比如,“说话做事水分大,作风浮躁,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喜欢大吹大擂、搞形象工程”“原则性差,经常说情打招呼,遇到矛盾绕着走、和稀泥,充当老好人”,这两类干部“缺德”表现在反向测评表中归为“职业道德”一栏。 此外,这次反向测评的应用范围较广,先是召开换届述职测评大会,在现任领导班子成员述职后,组织县(区)正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反向测评;再由县(区)机关中层干部、乡镇普通干部代表、社区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人员,对干部德的情况再次进行反向测评;对拟提拔进班子的差额考察人选,还到其所在单位进行反向测评。据统计,本次换届考察中,当地8个县(区)共有5200多名干部群众参与了干部德的考核评价。 8.“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既有可能维护整体利益,也有可能以权谋私,单纯地强调道德自觉,显然不足以保证公职人员能秉公办事,反而放松了对公职人员应有的、必要的监督。另一方面,官德建设过分依赖软性的道德调节,而忽视制度的刚性制约。”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说,对公职人员道德水平的提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个部门、哪个公职人员出了问题,才引起领导重视,又开始新一轮整顿教育活动,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也使公职人员们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影响机关效能、作风建设。 李建华说,传统的官德建设总是强调“内省”“慎独”,把官德建设完全建立在内心自觉和内省的基础上,这些做法尽管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实际效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触动公职人员,提升其道德境界。 “建立一套制度化、体系化、可操作的官德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推进行政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制度化。法制化反映了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力量加强官德建设的思路。”李建华说,“其次,道德法规的内容要具体详细,操作性强。包括限制接受礼品的规定、限制政府公职人员兼职的规定、严禁假公济私和铺张浪费的规定、限制工资以外收入的规定、对政府公职人员离职后利用原职位的影响获得不正当利益的限制规定,对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规定,违反规定将受到什么惩处等都要作严格的规定,避免对官德的要求过于笼统和空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道德监督、惩戒机构与机制。” 9.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出现了执掌公权力的人的道德问题,因此美国率先发起了针对公务员道德的立法,法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随后跟进。事实上美国设立《政府道德法》也就30多年,主要是通过国会立法、总统命令的形式出现。 瑞士的公务员不得兼营副业与工商业,其家属也不得开办饭馆、咖啡厅等行业,否则公务员必须辞职;如果公务员在营利性公司中兼职时,必须取得联邦委员会的特别批准。 对于美国高官而言,不提交财产申报,就不能担任政府公职。如果不及时申报或提供虚假信息,还将面临政府部门的纪律处罚,并可能招致司法起诉。 10.要做官,先做人;要立业,先立德。为官者“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官德。为官如果没有良好的官德,就不可能廉洁自律;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就会栽跟头。这不仅是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道理,也是党中央一再要求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认真落实“以德为先”的具体体现。既注重“考能”更重视“考德”,真正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指出,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李源潮部长同时还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的敬畏之心。约束官员之“德”,就是让他们有所敬畏,而不是为所欲为。约束官员之“德”,不全在所谓政绩指标,而在于“公开监督”,在于“群众满意度”。 【问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以“为官之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解析
<问答题>(四十一) 【给定资料】 1.一方面,是众多的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到住房保障,另一方面,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又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2012年12月26号,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一个户口在上海市松江区的90后女孩,在郑州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内拥有11套经适房房产,其中最大的一套为258平方米。据称,这个女孩是郑州市房管局某官员的直系亲属。此微博一经发布,立即被大量转发和评论,这位拥有11套住房的女孩被网友们戏称为“房妹”。 在S市,普通居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等单位人员存在不同的保障房申请渠道,当地社会普通居民、公务人员、S大学教师的保障房名额比例是大约9:7:4。公务人员申请保障房公示时间是10天,社会申请的公示时间为15天,公务员可以领先普通居民半个身位,更早进入轮候序列。普通居民需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户籍在S市,且需满三年,而公务员只需一人户籍在S市。 2.S市深云村村民张克学为房子的事急白了头。两年前,张克学拿到了深云村经适房小区12栋B座12C的钥匙,但因为楼板渗水、墙体开裂等原因,新房一直没有装修。2012年5月4日,本是入住两年整的日子,新房还是两年前的毛坯房。“好不容易买到一套经适房,原本是件开心事,但房子开裂,反而搞得心烦气躁。”张克学一脸无奈。在深云村小区首批683户经适房业主中,由于建筑裂缝至今未装修入住的,远不止张克学一家。 丁家庄保障房位于栖霞区迈皋桥街道迈皋桥创业园内,小区一位居民张大爷说:“这一带没什么卖东西的商店,都是企业。如果想购物的话,可以选择去兴卫村,或者去尧化门。但这些地方都太远了,如果走路的话,至少要半个小时吧。” 目前丁家庄保障房内只有311路一条公交车直达,而车站与楼盘相隔也有1000米左右。311路的发车频率较慢,最短的需要15分钟左右,运营时间也只到晚上8点左右,这样的运力还远不能满足入住后居民的日常出行。 除了公交班次较少外,从这里去往主城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从迈皋桥地铁站出发,至少需要换乘2次公交才可直接到达项目地址,大约需耗时1小时左右。如果选择不换乘,可以在迈皋桥地铁站乘坐73路前往兴卫村站下,但接下来还得步行大约40分钟才可到达目的地。 在成都市保障房小区皇经嘉苑,管理者专门为爱打麻将的居民免费开辟了一间活动室。正在和邻居打麻将的杨亚义大姐说,小区不仅干净,物业24小时的服务也格外贴心,尤其是提供这间麻将室给大家娱乐,不仅方便,还拉近了邻里关系。 在这个看上去和普通商品房小区并无区别的保障房社区,不仅有物业周到又便宜的服务,还专门开设了这样的活动室。活动室的隔壁,是被称为“益多之家”的保障房社区公益机构,专门为保障房小区提供物业管理之外的公共服务,志愿者在这里为社区居民提供老年人照顾、就业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对于低收入家庭、独居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保障房社区来说,这样周到的公益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3.刘大娘的警惕源于几天前的一条新闻——有关部门近期将严查保障房租赁现象。但她还是透露:小区一位住户搬家了,委托她帮忙留意招租。那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50多平方米,租价约3000元/月。 类似石景嘉园小区暗地出租经济适用房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本刊记者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坦言,其所居住的经济适用房都或多或少存在对外租赁现象,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需要进一步明晰住房保障的目的,区分两类不同的受保障群体,一类是收入增长潜力较大的,尤以刚毕业的青年人为主,政府对其在住房方面只需给予临时性帮助,如公租房和货币化补贴;另一类是收入没有可能大幅改善的,尤其是上年纪的五保户、低保户,政府则有义务将其住房需求背负起来,以经适房和廉租房方式予以保障。 退出机制已经成为各地房管部门探索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新方向。201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公租房新规中明确,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由双方约定,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这一内容为租赁对象在适当条件下退出提供了政策支持。 成都市则是通过建立“梯度退出”机制来破解这一个难题。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介绍说,当廉租户条件改善后,可将其转换为公租房,降低补贴标准。而对于租住廉租房的群众,当其不再符合廉租保障条件、但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的,也可允许其将房屋按照经济适用房购买。 【问题】 “给定资料1~3”中提到了我国在保障房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请概括这些问题的表现。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解析
<问答题>(十四) 【给定资料】 1.2011年11月7日,G省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G省住房保障专项报告,指出民众住房焦虑已显现。26~60岁的受访民众中,76%的人不接受当前的高房价,想购买商品房者仅为1.2%。此外,不同地区、城市,不同收入、年龄人群的受访者均对保障房都有较高需求,52%受访者表示“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保障,而受访者中已住上保障房的仅为1.4%。 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1933年的《雅典宪章》将居住列为城市的首要功能。城市住房问题,特别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是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伴生的必然现象。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住房问题,我国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予以应对。 7月的一个下午,在陕西西安市泰和居保障房小区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煤气灶上正煮着粥。54岁的申裕民和爱人苏尔丽去年5月搬进这套廉租房,结束了结婚30年来在城中村租房的漂泊生活。他们在墙上贴了漂亮的壁纸,挂上几幅漂亮的图片,屋子显得整洁、温馨。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申裕民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夫妻俩双双从企业下岗后,生活一直很困难。搬进这套房子,每个月只要付几十元租金,第一次让他们觉得生活又有了盼头。苏尔丽则说:“儿子也长大了,哪天领着女朋友回来,家里也像样些。尽管现在经济上仍然有压力,但住得安稳了,心情比原来好多了。” 多年以来,家住门头沟的潘玉林每到下雨天都会提心吊胆。他告诉记者,下雨时,棚户区的土坯房没有几个不漏的,能做的就只有想尽办法“治水”,“用盆接,用黄土泥堵上,或者买油毡铺在房顶。”不过现在,坐在三室一厅的新房中,即便是遇到7月21日这样的强降雨,潘玉林也能淡定地泡上一杯茶,“现在痛快了,特高兴,到了享福的时候。”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接近3000万套,基本建成约1700万套。逾2600万户城镇家庭住上了新房,近1亿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008年当年,中央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是197亿元人民币,到2012年补助资金规模已扩大近10倍达1900亿元。最近5年,是中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把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事关百姓福祉的公共物品纳入政府的职能范围,而不是简单地推给市场”。 2.林栋,80后青年人。2008年,林栋的两口之家即将迎来小生命,没房的烦恼困扰着这个家。此时,他们租住在单位附近。 林栋虽工作了近10年,但每月工资仅两三千元,两口之家一年收入8万出头。 “我们(收入)超过了经适房标准,只能去买商品房。”但探访一遭后,他失望了。“跑了周边10多个楼盘,有新房也有二手房,比如上地佳园、清上园。进售楼处一问,每平方米要两万元,我马上就出来了。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买商品房,每月工资连还贷都悬,肯定买不起啊。孩子临近出世,心情特别着急。”林栋说。 “经适房和限价房,准入条件中都有年龄限制,须年满29岁。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刚就业的人群,他们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再有,之前的三种保障房,都侧重于本市户籍,但一些在当地长期工作的外地人,也要解决住的问题。”B市住建委委员、市住保办常务副主任邹劲松说。高房价的“挤出效应”日趋明显。部分青年人才因住房问题而人心不定,因房思迁。据调研和问卷统计显示,某市外来打工人群中有14%因房价或房租过高而打算离开,问题是严峻的。 买不起商品房,住不进廉租房、经适房,这一类人群多为中等收入群体,被称为城市中的住房“夹心层”。由于房价的快速上涨,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消费出现分化,高收入和低收入两端人群分别通过市场购房和政策保障两条渠道解决住房问题,而中等收入中的部分群体由于难以承受高企的房价,也不会被纳入廉租房、经适房的政策范围,其自住和改善需求被极大抑制,这一社会群体的住房矛盾凸显出来。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说,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既不可能全部依靠市场,也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只能是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调控”,分类解决不同层次的居民住房需求问题。 3.一方面,是众多的低收人群体无法享受到住房保障,另一方面,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又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2012年12月26号,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一个户口在上海市松江区的90后女孩,在郑州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内拥有11套经适房房产,其中最大的一套为258平方米。据称,这个女孩是郑州市房管局某官员的直系亲属。此微博一经发布,立即被大量转发和评论,这位拥有11套住房的女孩被网友们戏称为“房妹”。 在S市,普通居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等单位人员存在不同的保障房申请渠道,当地社会普通居民、公务人员、S大学教师的保障房名额比例是大约9:7:4。公务人员申请保障房公示时间是10天,社会申请的公示时间为15天,公务员可以领先普通居民半个身位,更早进人轮候序列。普通居民需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户籍在S市,且需满三年,而公务员只需一人户籍在S市。 4.S市深云村村民张克学为房子的事急白了头。两年前,张克学拿到了深云村经适房小区12栋B座12C的钥匙,但因为楼板渗水、墙体开裂等原因,新房一直没有装修。2012年5月4日,本是入住两年整的日子,新房还是两年前的毛坯房。“好不容易买到一套经适房,原本是件开心事,但房子开裂,反而搞得心烦气躁。”张克学一脸无奈。在深云村小区首批683户经适房业主中,由于建筑裂缝至今未装修入住的,远不止张克学一家。 丁家庄保障房位于栖霞区迈皋桥街道迈皋桥创业园内,小区一位居民张大爷说:“这一带没什么卖东西的商店,都是企业。如果想购物的话,可以选择去兴卫村,或者去尧化门。但这些地方都太远了,如果走路的话,至少要半个小时吧。” 目前丁家庄保障房内只有311路一条公交车直达,而车站与楼盘相隔也有1000米左右。311路的发车频率较慢,最短的需要15分钟左右,运营时间也只到晚上8点左右,这样的运力还远不能满足入住后居民的日常出行。 除了公交班次较少外,从这里去往主城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从迈皋桥地铁站出发,至少需要换乘2次公交才可直接到达项目地址,大约需耗时1小时左右。如果选择不换乘,可以在迈皋桥地铁站乘坐73路前往兴卫村站下,但接下来还得步行大约40分钟才可到达目的地。 在成都市保障房小区皇经嘉苑,管理者专门为爱打麻将的居民免费开辟了一间活动室。正在和邻居打麻将的杨亚义大姐说,小区不仅干净,物业24小时的服务也格外贴心,尤其是提供这间麻将室给大家娱乐,不仅方便,还拉近了邻里关系。 在这个看上去和普通商品房小区并无区别的保障房社区,不仅有物业周到又便宜的服务,还专门开设了这样的活动室。活动室的隔壁,是被称为“益多之家”的保障房社区公益机构,专门为保障房小区提供物业管理之外的公共服务,志愿者在这里为社区居民提供老年人照顾、就业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对于低收入家庭、独居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保障房社区来说,这样周到的公益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5.刘大娘的警惕源于几天前的一条新闻——有关部门近期将严查保障房租赁现象。但她还是透露:小区一位住户搬家了,委托她帮忙留意招租。那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50多平方米,相价约3000元/月。 类似石景嘉园小区暗地出租经济适用房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本刊记者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坦言,其所居住的经济适用房都或多或少存在对外租赁现象,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需要进一步明晰住房保障的目的,区分两类不同的受保障群体,一类是收入增长潜力较大的,尤以刚毕业的青年人为主,政府对其在住房方面只需给予临时性帮助,如公租房和货币化补贴;另一类是收入没有可能大幅改善的,尤其是上年纪的五保户、低保户,政府则有义务将其住房需求背负起来,以经适房和廉租房方式予以保障。 退出机制已经成为各地房管部门探索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新方向。201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公租房新规中明确,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由双方约定,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这一内容为租赁对象在适当条件下退出提供了政策支持。 成都市则是通过建立“梯度退出”机制来破解这一个难题。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介绍说,当廉租户条件改善后,可将其转换为公租房,降低补贴标准。而对于租住廉租房的群众,当其不再符合廉租保障条件、但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的,也可允许其将房屋按照经济适用房购买。 6.我国的现行住房保障政策都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的,尽管有一定效力,但未形成法律制度上的约束。英国、德国的住宅法律明确规定,居住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是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体现。此外,相当多的国家包括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法国、瑞典等国,都明确把公民享有住房的权利写入本国宪法。 有关专家表示,发挥、提升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必须跳出保障性住房政策本身,从立法、规划与体制层面加以突破。应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尽快制定专门的住宅法和住房保障法,从立法层面对住房保障的实施计划、惠及对象、供应标准、资金运作方式、运作机构、保障措施等进行法律界定。 政府是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执行主体,实行住房保障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尽管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已纳入地方政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比例明显低于中央规定的比例;部分城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采取消极对待,或作为政府形象工程来执行,从经济学角度,根本原因在于激励和惩罚机制的缺位。有必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程序。 7.近些年,T市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一样,房地产市场火暴,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为了满足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需求,T市在保障性住房供给方面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政策体系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2009年,T市开展了市内六区、环城四区非拆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情况调查,覆盖10区94个街道和1207个住宅小区、1.2万户家庭,T市根据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及需求情况,将保障对象分为最低收入、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及危陋房屋拆迁改造五个层面的住房困难家庭,并根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对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进行了细分,并针对不同的住房需求提供不同的住房政策。 在T市,除实物配租外,还有廉租住房租房补贴。2008年,廉租住房租房补贴范围由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的低保和优抚家庭扩大到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的低收入家庭。2009年,低收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提高到800元,住房困难标准由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提高到9平方米,在保障范围和标准上与上海持平,高于北京、重庆。推出了经济租赁房,重点解决拆迁中既不符合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条件,又无力购买定向销售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过渡性安置。 T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享受土地划拨、减免配套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销售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行使定价权、监督权可以保障这类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和质量,使其不偏离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 但是,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租赁房项目基本没有利润可言,民间资本没有吸引力,T市就选择利用各种融资工具或政策工具吸引民间资本间接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T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是国内首只保障性住房专项投资基金,该基金通过“政府、企业、投资者”三方合作的方式发起,即由T集团发起、T市房地局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合作。目前该基金首期已募集完毕,首个限价商品房项目已经售罄。 2009年4月,T市政府组建了T市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成为全国首家专项投资危陋房屋拆迁和保障住房建设的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专项投资、封闭运作的要求,严格资金监管,加强风险防范,该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已经与15家银行参与的银团签订了2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合同,可投资拆迁危陋房屋157万平方米4万余户。目前已投资多个项目,拆迁量占T市全年市区危陋房屋拆迁总量的52%。此外,T市还通过发起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发行保障性住房信托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吸纳民间资本。 8.据权威部门测算显示,2010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5年来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为稳定房价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房价的高低,从根本上由市场供求决定。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增加供给,特别是增加与中低收入阶层密切相关的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保障房之外,新增商品房也为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新增商品住房达33亿平方米,3000万套以上,占1998年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商品住房供应总量的50%。 在供需两端共同发力的情况下,多数城市房价涨幅已明显回落,部分城市房价开始松动。随着保障房建设继续提速和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态势的延续,中国居民“住有所居”的梦想在未来有望更上层楼。 9.从1994年我国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我国保障房政策经历了“提出”“确立”“缺位”“回归”“加大”的曲折发展历程。自2008年起,中央政府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年初即制定明确的全年建设计划,且每年都比前一年有大幅提升。2010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苏省常州市主持召开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把保障性住房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好,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问题】 我国保障房建设事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为A市政部门起草一份推进保障房建设事业改革方案的要点。 要求: (1)准确全面,条理清楚,有针对性; (2)表达简明扼要,不要求格式,不超过300字。
解析
<问答题>(三十四) 【给定资料】 1.2011年11月7日,G省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G省住房保障专项报告,指出民众住房焦虑已显现。26~60岁的受访民众中,76%的人不接受当前的高房价,想购买商品房者仅为1.2%。此外,不同地区、城市,不同收入、年龄人群的受访者均对保障房都有较高需求,52%受访者表示“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保障,而受访者中已住上保障房的仅为1.4%。 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1933年的《雅典宪章》将居住列为城市的首要功能。城市住房问题,特别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是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伴生的必然现象。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住房问题,我国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予以应对。 7月的一个下午,在陕西西安市泰和居保障房小区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煤气灶上正煮着粥。54岁的申裕民和爱人苏尔丽去年5月搬进这套廉租房,结束了结婚30年来在城中村租房的漂泊生活。他们在墙上贴了漂亮的壁纸,挂上几幅漂亮的图片,屋子显得整洁、温馨。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申裕民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夫妻俩双双从企业下岗后,生活一直很困难。搬进这套房子,每个月只要付几十元租金,第一次让他们觉得生活又有了盼头。苏尔丽则说:“儿子也长大了,哪天领着女朋友回来,家里也像样些。尽管现在经济上仍然有压力,但住得安稳了,心情比原来好多了。” 多年以来,家住门头沟的潘玉林每到下雨天都会提心吊胆。他告诉记者,下雨时,棚户区的土坯房没有几个不漏的,能做的就只有想尽办法“治水”,“用盆接,用黄土泥堵上,或者买油毡铺在房顶。”不过现在,坐在三室一厅的新房中,即便是遇到7月21日这样的强降雨,潘玉林也能淡定地泡上一杯茶,“现在痛快了,特高兴,到了享福的时候。”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接近3000万套,基本建成约1700万套。逾2600万户城镇家庭住上了新房,近1亿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008年当年,中央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是197亿元人民币,到2012年补助资金规模已扩大近10倍达1900亿元。最近5年,是中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把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事关百姓福祉的公共物品纳入政府的职能范围,而不是简单地推给市场”。 2.林栋,80后青年人。2008年,林栋的两口之家即将迎来小生命,没房的烦恼困扰着这个家。此时,他们租住在单位附近。 林栋虽工作了近10年,但每月工资仅两三千元,两口之家一年收入8万出头。 “我们(收入)超过了经适房标准,只能去买商品房。”但探访一遭后,他失望了。“跑了周边10多个楼盘,有新房也有二手房,比如上地佳园、清上园。进售楼处一问,每平方米要两万元,我马上就出来了。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买商品房,每月工资连还贷都悬,肯定买不起啊。孩子临近出世,心情特别着急。”林栋说。 “经适房和限价房,准入条件中都有年龄限制,须年满29岁。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刚就业的人群,他们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再有,之前的三种保障房,都侧重于本市户籍,但一些在当地长期工作的外地人,也要解决住的问题。”B市住建委委员、市住保办常务副主任邹劲松说。高房价的“挤出效应”日趋明显。部分青年人才因住房问题而人心不定,因房思迁。据调研和问卷统计显示,某市外来打工人群中有14%因房价或房租过高而打算离开,问题是严峻的。 买不起商品房,住不进廉租房、经适房,这一类人群多为中等收入群体,被称为城市中的住房“夹心层”。由于房价的快速上涨,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消费出现分化,高收入和低收入两端人群分别通过市场购房和政策保障两条渠道解决住房问题,而中等收入中的部分群体由于难以承受高企的房价,也不会被纳入廉租房、经适房的政策范围,其自住和改善需求被极大抑制,这一社会群体的住房矛盾凸显出来。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说,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既不可能全部依靠市场,也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只能是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调控”,分类解决不同层次的居民住房需求问题。 3.一方面,是众多的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到住房保障,另一方面,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又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2012年12月26号,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一个户口在上海市松江区的90后女孩,在郑州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内拥有11套经适房房产,其中最大的一套为258平方米。据称,这个女孩是郑州市房管局某官员的直系亲属。此微博一经发布,立即被大量转发和评论,这位拥有11套住房的女孩被网友们戏称为“房妹”。 在S市,普通居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等单位人员存在不同的保障房申请渠道,当地社会普通居民、公务人员、S大学教师的保障房名额比例是大约9:7:4。公务人员申请保障房公示时间是10天,社会申请的公示时间为15天,公务员可以领先普通居民半个身位,更早进人轮候序列。普通居民需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户籍在S市,且需满三年,而公务员只需一人户籍在S市。 4.S市深云村村民张克学为房子的事急白了头。两年前,张克学拿到了深云村经适房小区12栋B座12C的钥匙,但因为楼板渗水、墙体开裂等原因,新房一直没有装修。2012年5月4日,本是入住两年整的日子,新房还是两年前的毛坯房。“好不容易买到一套经适房,原本是件开心事,但房子开裂,反而搞得心烦气躁。”张克学一脸无奈。在深云村小区首批683户经适房业主中,由于建筑裂缝至今未装修入住的,远不止张克学一家。 丁家庄保障房位于栖霞区迈皋桥街道迈皋桥创业园内,小区一位居民张大爷说:“这一带没什么卖东西的商店,都是企业。如果想购物的话,可以选择去兴卫村,或者去尧化门。但这些地方都太远了,如果走路的话,至少要半个小时吧。” 目前丁家庄保障房内只有311路一条公交车直达,而车站与楼盘相隔也有1000米左右。311路的发车频率较慢,最短的需要15分钟左右,运营时间也只到晚上8点左右,这样的运力还远不能满足入住后居民的日常出行。 除了公交班次较少外,从这里去往主城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从迈皋桥地铁站出发,至少需要换乘2次公交才可直接到达项目地址,大约需耗时1小时左右。如果选择不换乘,可以在迈皋桥地铁站乘坐73路前往兴卫村站下,但接下来还得步行大约40分钟才可到达目的地。 在成都市保障房小区皇经嘉苑,管理者专门为爱打麻将的居民免费开辟了一间活动室。正在和邻居打麻将的杨亚义大姐说,小区不仅干净,物业24小时的服务也格外贴心,尤其是提供这间麻将室给大家娱乐,不仅方便,还拉近了邻里关系。 在这个看上去和普通商品房小区并无区别的保障房社区,不仅有物业周到又便宜的服务,还专门开设了这样的活动室。活动室的隔壁,是被称为“益多之家”的保障房社区公益机构,专门为保障房小区提供物业管理之外的公共服务,志愿者在这里为社区居民提供老年人照顾、就业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对于低收入家庭、独居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保障房社区来说,这样周到的公益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5.刘大娘的警惕源于几天前的一条新闻——有关部门近期将严查保障房租赁现象。但她还是透露:小区一位住户搬家了,委托她帮忙留意招租。那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50多平方米,相价约3000元/月。 类似石景嘉园小区暗地出租经济适用房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本刊记者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坦言,其所居住的经济适用房都或多或少存在对外租赁现象,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需要进一步明晰住房保障的目的,区分两类不同的受保障群体,一类是收入增长潜力较大的,尤以刚毕业的青年人为主,政府对其在住房方面只需给予临时性帮助,如公租房和货币化补贴;另一类是收入没有可能大幅改善的,尤其是上年纪的五保户、低保户,政府则有义务将其住房需求背负起来,以经适房和廉租房方式予以保障。 退出机制已经成为各地房管部门探索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新方向。201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公租房新规中明确,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由双方约定,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这一内容为租赁对象在适当条件下退出提供了政策支持。 成都市则是通过建立“梯度退出”机制来破解这一个难题。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介绍说,当廉租户条件改善后,可将其转换为公租房,降低补贴标准。而对于租住廉租房的群众,当其不再符合廉租保障条件、但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的,也可允许其将房屋按照经济适用房购买。 6.我国的现行住房保障政策都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的,尽管有一定效力,但未形成法律制度上的约束。英国、德国的住宅法律明确规定,居住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是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体现。此外,相当多的国家包括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法国、瑞典等国,都明确把公民享有住房的权利写入本国宪法。 有关专家表示,发挥、提升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必须跳出保障性住房政策本身,从立法、规划与体制层面加以突破。应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尽快制定专门的住宅法和住房保障法,从立法层面对住房保障的实施计划、惠及对象、供应标准、资金运作方式、运作机构、保障措施等进行法律界定。 政府是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执行主体,实行住房保障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尽管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已纳入地方政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比例明显低于中央规定的比例;部分城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采取消极对待,或作为政府形象工程来执行,从经济学角度,根本原因在于激励和惩罚机制的缺位。有必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程序。 7.近些年,T市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一样,房地产市场火暴,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为了满足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需求,T市在保障性住房供给方面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政策体系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2009年,T市开展了市内六区、环城四区非拆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情况调查,覆盖10区94个街道和1207个住宅小区、1.2万户家庭,T市根据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及需求情况,将保障对象分为最低收入、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及危陋房屋拆迁改造五个层面的住房困难家庭,并根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对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进行了细分,并针对不同的住房需求提供不同的住房政策。 在T市,除实物配租外,还有廉租住房租房补贴。2008年,廉租住房租房补贴范围由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的低保和优抚家庭扩大到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的低收入家庭。2009年,低收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提高到800元,住房困难标准由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提高到9平方米,在保障范围和标准上与上海持平,高于北京、重庆。推出了经济租赁房,重点解决拆迁中既不符合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条件,又无力购买定向销售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过渡性安置。 T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享受土地划拨、减免配套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销售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行使定价权、监督权可以保障这类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和质量,使其不偏离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 但是,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租赁房项目基本没有利润可言,民间资本没有吸引力,T市就选择利用各种融资工具或政策工具吸引民间资本间接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T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是国内首只保障性住房专项投资基金,该基金通过“政府、企业、投资者”三方合作的方式发起,即由T集团发起、T市房地局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合作。目前该基金首期已募集完毕,首个限价商品房项目已经售罄。 2009年4月,T市政府组建了T市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成为全国首家专项投资危陋房屋拆迁和保障住房建设的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专项投资、封闭运作的要求,严格资金监管,加强风险防范,该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已经与15家银行参与的银团签订了2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合同,可投资拆迁危陋房屋157万平方米4万余户。目前已投资多个项目,拆迁量占T市全年市区危陋房屋拆迁总量的52%。此外,T市还通过发起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发行保障性住房信托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吸纳民间资本。 8.据权威部门测算显示,2010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5年来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为稳定房价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房价的高低,从根本上由市场供求决定。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增加供给,特别是增加与中低收入阶层密切相关的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保障房之外,新增商品房也为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新增商品住房达33亿平方米,3000万套以上,占1998年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商品住房供应总量的50%。 在供需两端共同发力的情况下,多数城市房价涨幅已明显回落,部分城市房价开始松动。随着保障房建设继续提速和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态势的延续,中国居民“住有所居”的梦想在未来有望更上层楼。 9.从1994年我国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我国保障房政策经历了“提出”“确立”“缺位”“回归”“加大”的曲折发展历程。自2008年起,中央政府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年初即制定明确的全年建设计划,且每年都比前一年有大幅提升。2010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苏省常州市主持召开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把保障性住房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好,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问题】 “给定资料”提到“加快把保障性住房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好,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拟题目,中心明确,观点鲜明,联系实际; (2)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1000字。
解析
相关标签
大学试题
CMS专题
工学
经济学
专升本
法学
教育学
历史学
管理类
管理学
文学
理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高起专
本科
世博会知识竞赛
专科
平时作业2
建筑工程
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平时作业1
土木工程建筑技能考试
哲学
海船船员考试
水路交通运输技能考试
大连工业大学
资格考试
电力负荷控制员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