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局部病因<br> ①鼻和鼻窦外伤如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粘膜,鼻或鼻窦手术损伤血管或粘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等损伤血管和粘膜。<br> ②鼻腔和鼻窦炎症可因粘膜病变损伤血管导致鼻出血。<br> ③鼻、鼻窦或鼻咽肿瘤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鼻腔流出;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一般出血较剧。<br> ④鼻中隔疾病和鼻腔异物也可导致鼻部出血。<br> (2)全身病因<br> 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和传染性肝炎等。<br> ②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br> ③血液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和大量应用抗凝药物者等。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br> ④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br> ⑤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肝功能损害常致凝血障碍,尿毒症易致小血管损伤,风湿热儿童常有鼻出血。<br> ⑥中毒:磷、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br> ⑦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有家族史。<br> ⑧内分泌失调:主要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期可发生鼻出血和先兆性鼻出血。绝经期或妊娠最后的3个月亦可发生鼻出血。<br> 鼻出血的治疗有:<br> (1)一般处理:坐位或半卧位,休克者取平卧头低位,鼓励患者吐出口腔的残血。<br> (2)鼻局部处理:简易止血法和明确出血部位。<br> 1)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br> 2)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br> ①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法:多适用于血液病所致的鼻出血者。用淀粉海绵、明胶止血海绵或纤维蛋白绵等填塞鼻腔,也可在材料上蘸上凝血酶粉,三七粉或云南白药;②鼻腔纱条填塞适用于出血较剧、且出血部位不明确,或外伤致鼻粘膜较大撕裂的出血,以及其他止血方法无效的。凡士林纱条填塞一般不宜超过3~5天,同时须辅以抗生素。抗生素油膏纱条和碘仿纱条填塞则可适当增加放置时间;③后鼻孔填塞法适用于鼻腔后端出血,鼻腔纱条填塞未能奏效者。填塞时需注意无菌操作,填塞期间应给予抗生素,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5~6天;④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束压迫:此法可代替后鼻孔填塞。<br> 3)血管结扎术:适用于外伤,肿瘤、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严重的出血而保守治疗无效。4)血管栓塞法: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超选择栓塞技术找到出血的动脉并栓塞。<br> (3)全身治疗<br> 1)镇静剂:对患者反复出血者尤为重要。<br> 2)止血剂:常用立止血、抗血纤溶芳酸PAMBA、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EACA、凝血酶、卡巴克等。<br> 3)维生素:维生素C、K、P。<br> 4)严重者需住院观察,注意失血量和可能的贫血或休克。鼻腔填塞可致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故对老年者应注意心、肺、脑功能,必要时给予吸氧。<br> 5)有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br> (4)其他治疗<br> 鼻中隔前部反复出血者,可局部注射硬化剂或行鼻中隔粘膜划痕,也可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剥高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