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简述晶间腐蚀产生的条件、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时间:2021-12-28 18:39 关键词: 材料腐蚀与防护 材料科学

答案解析

<p> 产生的条件:组织因素--晶界与晶内的物理化学状态及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其电化学性质不均匀;环境因素--腐蚀介质能显示出晶粒与晶界的电化学不均匀性。<br> 机理:贫化理论和晶间杂质偏聚理论。贫化理论:在某些条件作用下,铬沿晶界扩散速度要比晶粒内扩散慢,补充不上,在晶界上出现贫铬区,当处于适宜的介质条件下时,就会形成腐蚀原电池,Cr23C6及晶粒为阴极,贫铬区为阳极而遭受腐蚀。杂质偏聚或第二相析出理论:这种晶间腐蚀与&sigma;相在晶界析出有关。在过钝化电位下,发生的&sigma;相选择溶解。<br> 影响因素:<br> 1)加热温度与时间,钢的最短加热时间和晶间腐蚀敏感性大小都与它的成分有关。<br> 2)合金成分:碳:奥氏体不锈钢中碳量愈高,晶间腐蚀倾向愈严重;铬:能提高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稳定性。镍:增加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钛、铌:高温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防止晶间腐蚀措施。<br> ①变介质的腐蚀性;<br> ②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以尽量避免金属或合金在不适宜的温度受热,<br> ③采用低碳和高纯的不锈钢或合金,把碳、氮等含量降到合理水平;<br> ④在不锈钢中添加钛、铌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碳化钛和碳化铌,以减少晶界贫铬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