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铅(lead,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氧化铅,而凝集为烟尘。<br> 工业铅接触有:铅矿的开采、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机械工业等。以上作业铅以蒸气和烟尘形式逸散。铅的化合物分别用于油漆、颜料、橡胶、玻璃、陶瓷等,铅化合物均以粉尘形式逸散。当前国内危害最严重的行业是蓄电池制造、铅熔炼及拆旧船熔割。<br> 一、代谢途径<br> 铅及其化合物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整的皮肤不能吸收。<br> 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尘及粉尘形态进入,其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Hm者吸收率达54%。一般来说,吸入的铅70%~75%仍随呼气排出,仅30%~50%吸收入体内。<br> 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日常生活食物、饮料中每天摄入铅量约300mg。<br>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仅有5%左右的铅存留于肝、肾、脑、心、脾、基底核、皮质灰白质等器官和血液内,并可进入细胞核内而形成"铅包涵体"。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br> 二、铅中毒的发病机制<br> 铅对血红蛋白合成的障碍,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酶的作用,当机体受到铅毒作用后,这一合成过程中的一些含巯基酶受到抑制,而发生以下变化:<br> 1.由于铅抑制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使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卟胆元(BPG)受阻,致使红细胞中ALAD活性降低,血、尿中ALA含量增多。<br> 2.由于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亚铁螯合酶),阻碍了原卟啉与二价铁结合成血红素,使血清铁增加和原卟啉在红细胞中积聚,致使血液内红细胞中原卟啉(EPP)量增加或游离红细胞卟啉(FEP)增加,后者与锌离子结合,锌卟啉(ZPP)合成增加。<br> 3.由于铅可能抑制粪卟啉原脱羧酶,致使尿粪卟啉Ⅲ(CP)含量增多。<br> 4.由于骨髓内铁的利用受障碍,红细胞铁结合量减少,幼红细胞及红细胞内游离铁增加,因此,可见到铁粒幼红细胞和铁粒红细胞,即含铁蛋白胶粒。<br> 5.铅可影响红细胞中的核糖核蛋白体和可溶性的核糖核酸(mRNA.,从而干扰珠蛋白的合成,致使合成珠蛋白的核糖核酸相对过多,并聚集成点彩颗粒。由于上述抑制过程,最后导致贫血。<br> 三、铅中毒临床表现<br> 1.铅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抑制红细胞膜Na<sup>+</sup>-K<sup>+</sup>-ATP酶活性,影响水钠调节,同时还可能抑制红细胞嘧啶-5'-核甘酸酶,致使大量嘧啶核苷酸在细胞浆内蓄积,以及铅与红细胞膜结合造成机械脆性增加,影响红细胞膜稳定性,最后导致溶血。<br> 2.铅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铅可使ALA增多,ALA与γ-氨基丁酸(GABA.化学结构相似,因而与GABA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GABA位于中枢神经的突触前及突触后的线粒体中,因GABA的抑制而干扰神经系统功能,如意识、行为及神经效应等改变。铅还能对脑内儿茶酚胺代谢发生影响,使脑内和尿中高香草酸(HVA.和香草扁桃酸(VMA.显著增高,最终导致铅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铅毒性脑病在病理上表现为脑水肿,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此外尚可见小脑颗粒层细胞坏死,脑疝及软脑膜小灶性出血。<br> 3.铅毒性周围神经病:最早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受损神经主要是神经细胞膜的改变和脱髓鞘。可见轴索周围改变,髓鞘崩解成颗粒状或块状,有时完全溶解,施万细胞增生。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铅损害了神经细胞内线粒体和微粒体而造成。<br> 4.铅对肾脏的作用:铅因损害线粒体,影响ATP酶而干扰主动运转机制,损害近曲小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造成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同时还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肌酐排出减少,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增加,尿糖排泄增加,尿γ-GT(γ-谷氨酚转肽酶)活性降低,尿NAG(N-2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高。铅还影响肾小球旁器功能,引起肾素合成和释放增加,导致血管痉挛和高血压。铅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它是一种铅-蛋白复合体,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或解毒机制。<br> 四、急性或亚急性中毒<br> 主要由生活性所引起,多因误服或过多服用含铅化物偏方治疗哮喘、癫痫、驱蛔虫、堕胎等,国外儿童常因嗜吃含铅油漆的玩具,墙壁、家具等被剥落的泥灰而发生中毒。口服中毒发病短者4~6小时,一般2~3天,最长者1~2周,其与摄入剂量和个体差异有密切关系。<br> 其临床特点为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头晕,全身无力,肌肉、关节酸痛,便秘或腹泻,肝脏肿大、压痛,黄疸,血压升高。实验室检查:除铅中毒指标明显升高外,胆红素升高、ALT升高;尿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尿卟胆原阳性;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下降。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肌肉萎缩及肌无力。严重者发生铅麻痹,即垂腕、垂足症;铅毒性脑病,出现剧烈头痛、抽搐、惊厥、木僵甚至昏迷。个别病人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经驱铅治疗后,可很快恢复,除铅中毒性脑病外,很少有后遗症,预后良好。<br> 五、慢性中毒<br> 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br> 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br> 神经衰弱,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无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尚有不少早期铅中毒者,上述症状也不明显。<br> 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br> 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br> 运动型的表现有:①肌无力,先是握力减退,出现较早,也较常见。进一步发展为肌无力,多为伸肌无力。②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多见于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手腕伸肌呈腕下垂,亦称垂腕症;腓骨肌、伸趾总肌、伸庶趾肌呈足下垂,亦称垂足症。<br> 铅中毒性脑病:为最严重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脑膜炎、脑水肿、精神病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征。<br> 2.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br> 消化道症状: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呈算盘珠状便,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腹绞痛为突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