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社会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br /> (1)家庭处境化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该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br /> (2)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有效方式是增强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而不是替代家庭成员消除他们面临的问题。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家庭成员的自信心和独立性。<br /> (3)家庭个别化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求,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它要求社会工作者避免裁减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以适合社会工作者预先安排的服务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出发,了解受助家庭的具体生活处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求,并且根据受助家庭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介入的计划。<br /> (4)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认为,只有将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的需要与长远的预防和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真正满足家庭成员的要求。<br /> 2.对于案例中的黄某,家庭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辅导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r /> (1)运用个案方法<br /> ①通过心理问卷的测量,来正确评估黄某当前的心理状况。<br /> ②通过访谈,和黄某一起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黄某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刺激,而变得性格偏激。社会工作者应帮助黄某发泄心中积压的委屈、不满情绪,对黄某表达同理心,舒缓他的心情。<br /> ③采取相应的心理调试方法和基线测量法,帮助其调整心态,减少发脾气的次数,缓解和消除黄某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br /> ④把黄某的女儿菲菲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治疗伤势;鼓励黄某向女儿道歉,恳请女儿原谅,并与社会工作者签署契约,保证不再对女儿暴力相向,如果违反则由社会工作者将菲菲带离其身边。<br /> (2)运用小组工作方法<br /> 小组工作通过组员们的互助带动小组成员情绪状态改变,走出困境,最终达到自助与成长的目的。对于黄某,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其参加“亲子互动小组”,听一些合理教育孩子的讲座或辅导,改善与女儿的关系。<br /> (3)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黄某寻找社会资源、政策支持<br /> 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评估黄某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条件,帮助其寻找经济援助、政策支持;也可以大力发掘黄某周围的资源,帮助黄某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br /> (4)建议黄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br /> 为黄某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帮助其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以寻找稳定的工作。这是使黄某改变现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