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span style="text-align:center;display:block;"><strong>岁月失语</strong> <strong>惟石能言</strong></span>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能在无形中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民族传承的载体。几千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缺乏重视和保护,它们正在迅速消亡。被誉为“民间文化抢救人”的作家F在看到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示世人。要想实现文化传承,应当号召全民参与,科学保护、批判吸收和继承文化遗产。<br> 号召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民族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政府作为,更加需要全民参与。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民众的力量则是无比巨大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迅速消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众缺乏重视,没有积极参与保护。因此,必须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让民众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面临的危机,使其树立深刻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自觉加入保护行业。同时,要加强全民参与机制建设,明确保护方式,畅通保护渠道,使民众能真正参与。<br> 建立科学保护机制。保护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不合理的保护不仅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会加速文化遗产的消亡。由于缺乏科学的保护机制,我国某些地区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无法正确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盲目作为,导致有价值的遭到破坏、没有价值的受到推崇。要想杜绝这种现象,必须树立科学保护观,聘请专家学者参与保护工作,吸收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宝贵经验,建立科学保护机制。<br> 批判吸收和继承。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传统文化中既有普适的部分,又有专门为特定时期特定阶级服务的部分。文化遗产也是如此。因而,继承文化遗产,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当前,由于受某些错误观念的误导,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全是精华,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全是糟粕,这些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严,除了批判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之外,还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批判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以弥补本土文化的缺陷。<br>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文化是文明的标志,没有灿烂的文化,无法成为伟大的国家;没有灿烂的文化,无法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保护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应当号召全民参与、科学保护、批判吸收和继承文化遗产,以保护中国的民族传承。塑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独具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