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学试题
CMS专题
工学
经济学
专升本
法学
教育学
历史学
更多分类
搜索
题库考试答案搜索网 > 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局部地区被月影遮盖造成的天文景象,日食可能出现在()。
>
题目详情
问题题干
答案解析
相关问题
热门问题
最新问题
问题详情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局部地区被月影遮盖造成的天文景象,日食可能出现在()。
A、农历初一
B、农历十一
C、农历二十一
时间:2022-06-30 16:59
关键词:
陕西科普知识竞赛(小学组)
答案解析
A
相关问题
发生日食时,在地球上能看到日食现象的范围为:
发生日食时,朝向太阳的半个地球表面均能看到日食现象。
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其轨道平面为()。
在朔日,地球处于月亮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引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可能影响到人的自身状况。
地球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比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少。因此,距离太阳的远近对地球接收太阳热量的多少()。
最新问题
一年四季和24个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各个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不同部位和太阳光强弱不同的程度等,科学概括出来的。一年365天,除了有()的区别外,哪一天都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坏”的分别,更没什么“黑道凶日”和“黄道吉日”。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范围是()
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
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在天球上缓慢地移动,春分点在黄道上随之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天文潮是地球上的海洋受月球和太阳的()作用而产生的增水、减水现象。
月亮在围绕地球运动时,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写道,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体都在围绕太阳做同心圆运动,同时,地球也在绕自身的轴转动。哥白尼的研究成果掀起了近代天文学革命。
卫星、地球、太阳共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阳光,卫星进入地球的阴影区,造成卫星的()现象。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6年真题]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自转1周的时间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某一桓星点为参考点,1日的时间长度不足24小时,称为“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称为“太阳日”。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运动,这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转1周的时间称为“恒星年”。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而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夹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大致上不变。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最北可到达北纬23度26分,最南可到达南纬23度26分。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南移动。到了春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太阳又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再次到达北纬23度26分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称为“回归年”。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即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在同一维度地区,偏东边的地方比偏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由于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全球分区计时。全球共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通过之处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紊乱,此次会议上还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编辑加工题:内容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自转1周的时间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某一恒星点为参考点,1日的时间长度不足24小时,称为“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运动,这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转1周的时间称为“恒星年”。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而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夹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大致上不变。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最北可到达北纬23度26分,最南可到达南纬23度26分。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南移动。到了春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太阳又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再次到达北纬23度26分处。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称为“回归年”。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即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在同一维度地区,偏东边的地方比偏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由于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全球分区计时。 全球共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通过之处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紊乱,此次会议上还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度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别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