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五十九)  【给定资料】  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府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问题】  “给定资料”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时间:2021-07-17 21:06 关键词:

答案解析

<br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虽可以通过调控影响粮食价格,但是不能决定其价格。故让政府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强制提高粮价可行性不强。而且即使实施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br />毋庸置疑,提高粮价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鼓励粮食生产具有较大作用,但粮价只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之一,此外还有政府补贴和农资价格,故仅提高粮价并不能绝对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只有在依靠科学技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再配以相关的惠农政策才能保证粮食生产。<br />此外,具有公共必需性的粮食,其价格提高势必直接影响广大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且粮食作为生产加工的原材料,其价格上涨必然会产生连锁效应,引起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最终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这将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广大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而这些影响不可能通过准确无误的补贴而被抵消,故不可能不对此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