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其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为继,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结汇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到18个月);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5岁);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岁);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人格发展的上述各阶段是相互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起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br>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