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答案解析

在描述人类境况的同时,祁克果区分了我们现在是和我们应该是。人类本性包含一种与上帝的关系,而我们的罪恶把我们与上帝分开,我们的存在状况是我们从上帝异化的结果,为了克服我们的不安全性和有限性,在人群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只会弱化我们的自我,真正的解决是把我们与上帝联系起来,把我们的方向转向上帝,我们的生命才不会充满忧虑。祁克果用人生的三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并把自我从一种存在水平到另一种存在水平的发展说成是&ldquo;通过选择行动&rdquo;(而不是黑格尔的&ldquo;思想&rdquo;),生活辩证法包含个体的逐渐实现。<br> 这一辩证过程的第一阶段是&ldquo;美学阶段&rdquo;(审美阶段、感性阶段),西方文艺作品中的唐璜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人物。在这一阶段,我根据我的本能冲动和情感行事。这一阶段的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感性的支配。我不知道任何普遍道德标准和明确的宗教信仰。我能够存在,因为我有意识地选择做一个美学的人,但这却是一种相当劣质的存在。<br> 第二阶段是&ldquo;伦理阶段&rdquo;。苏格拉底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人物。伦理的人认识和接受理性所制定的行为准则,生活为道德准则支配。在道德问题上,我假设知道善就是行善。(但由于逐渐发现行为与理性的不符合,从而产生深深的&ldquo;罪恶感&rdquo;)<br> 第三阶段是&ldquo;宗教阶段&rdquo;,《旧约》中的阿伯拉罕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人物。在此阶段,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这种人与上帝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是不同的,不能由人类理性来度量。从理性的角度看,信仰是荒诞的,然而正是这始终伴随着信仰的荒谬感,是检验信仰强度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