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准确性<br>
准确的信息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税收筹划取得成功的前提是筹划者获取的信息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否则,虚假或失真的信息将会对筹划活动产生误导作用。信息是否准确,关键在于:一是信息源的可靠性;二是信息传输和加工环节的准确性。<br>
2.及时性<br>
信息一般是具有时效性的。只有能满足经济决策的及时需要,信息才具有价值,不及时的信息甚至会增加税收筹划的失败风险。比如国家的税收法规发生变化,可能使原来不违法的行为变成违法行为,不及时了解这些变化,就会使企业承担法律处罚的风险。<br>
3.完整性<br>
如果筹划人员获得的信息不完整,那么他对相关事物的认识就不全面,依据这些信息所作的判断就可能是片面的,从而增加筹划失败的可能性。<br>
4.相关性<br>
完整性并非就是要求掌握的信息多多益善。有时,一些无用的信息还会形成干扰,影响筹划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收集信息需要建立在相关性的基础上,即信息要与税收筹划活动相关,能满足税收筹划的需要,有助于筹划活动中的分析、预测和决策。<br>
5.适度性<br>
收集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费用和筹划人员的精力。因此,筹划人员应当注意信息的精度、价值和费用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信息的精度越高,信息的价值越大,对税收筹划的作用就越大。但是随着信息的精度达到某个水平以后,信息的边际价值随着信息精度的继续增加,呈现出缓慢的渐进增长态势;而信息的获取费用在信息精度要求较低时增长较慢,随着对信息精度要求的提高,获取费用的增长会越来越快(见图3-3)。因此,筹划人员必须清楚在追求信息质量的同时,要把握信息精度的适度性,使信息的价值和获取信息的费用达到最佳的配比,不要为刻意追求信息的精度而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大大增加税收筹划的非税收成本,使原本可行的税收筹划方案失去可操作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