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巴金后期创作(从抗战开始——1949年)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春》、《秋》、《火》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集有《发的故事》、《小人小事》。这些小说以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优美、成熟的艺术风格,构成了巴金创作道路上的又一座高峰。<br> 与前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不在艺术技巧上,而在整个风格情调与思想倾向上。<br> 从风格情调上看,前期风格的特点是“外热内冷,热中带冷”,这一时期则是“外冷内热,冷中带热”。<br> 从思想倾向上看,这一时期的创作尽管仍然承续了前期对旧制度批判的主题,承续了前期追求光明的基调,但此时的批判与追求已不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状态,安那其主义的影响,已基本蜕去,批判与追求这两个极端的“意向”呈现出清晰、通透的状况。<br> 《春》,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秋》预言“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火》则是一本“宣传的书”;《寒夜》则“不是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均见巴金《创作回忆录》)。无论是直接描写中国社会现实的小说,还是宣传抗战的作品,书中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构造的主题,都呈现出清晰、明了的状况,前期作品中所包容的那种浓厚的忧郁气氛,在这里被明朗的心境和时代赋予的乐观精神代替了。小说的各个画面,虽然仍渗透着作者的激情,但,这种激情已不再流向一种悲戚与无可奈何的深渊,而是穿过悲戚,流向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流向“黑暗就要过去,黎明就要到来”的预言。即使是描写旧家庭衰落的小说,如《春》、《秋》、《憩园》和小人物不幸遭遇的作品,如《寒夜》等,在尖锐地鞭挞旧势力,为旧的时代唱起挽歌,对小人物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同情的时候,小说中也处处可见新的时代和民族觉醒带给作者的那种由衷的兴奋和坚定的信心。</p>